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蔡昉:农民工返乡现象仍然是可控的(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1日 02:50  第一财经日报

  未来就业形势,

  完全取决于经济恢复情况

  《第一财经日报》:你去年提出中国面临刘易斯拐点,去年年底我同事采访你的时候,你认为2008年将是新的转折点。现在看来,这个判断还成立吗?

  蔡昉:后来我在很多场合说,刘易斯拐点其实是一个区间、一个时期,并不一定是某一年,即使往后拖一年、两三年,也不否认这个判断,刘易斯拐点归根结底与人口结构问题有关,不管发生什么危机,人口结构不会变。任何国家,经济发达国家,都是劳动力短缺的,但他们也有经济周期,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一样有大量的失业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劳动力是过剩的。要把长期的、阶段性因素和短期的、周期性现象区别开来。

  《第一财经日报》:未来几年就业形势会怎么样呢?

  蔡昉: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经济恢复的情况。我个人认为,从全世界角度看,美国经济还是有弹性的,一两年就会恢复过来,欧洲会滞后,可能得两三年或者三五年。我认为,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他们有任何恢复,我们的出口行业都会好转。即使出口行业恢复得慢一些,我们内需完全可能制造出来。我觉得,中国并不是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会遭受很大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市场对于就业方面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机会?

  蔡昉:其实,这几年来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很多了。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我们还遇到农村有很明显的劳动力短缺现象。种粮的收益比较好一些了,一部分农民工回去务农也是很好的选择;再一个,乡镇企业也是很大一个领域。过去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遭遇一些困难,我们发现沿海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速度在加快。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乡镇企业。农民在本地、本省进入乡镇企业,进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加。归根结底,农民还是要外出,还是要转移,但是经济增长还是在维持。慢慢恢复起来,就业不是一个长期的大问题。

  蔡昉

  ●1956年生于北京

  ●1976~1978年,在北京顺义县插队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村发展系;1985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1~1992年在美国经济学会博尔德(Boulder)经济学院和斯坦福大学进修和从事研究

  ●1985年以来,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8年,被评为副研究员,并任研究室主任

  ●1993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学系主任,并于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李秀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