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如何参与全球金融救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18:06  《中国金融》

  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救援最重要的前提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在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参与全球金融救援需要内外统筹、量力而行、长短结合、政经并重、形式灵活

  郑联盛

  美国金融海啸已经成为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都造成重大的负面冲击。为了缓和危机的破坏作用,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出台了史无前例的救市措施,其中美国出台《经济稳定紧急法案》,救市规模高达8500亿美元。此后欧盟各主要国家纷纷采取重大救市举措,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10月底,欧盟各国救援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美元。

  虽然各主要经济体进行重大的救援,但是金融市场似乎毫不领情,各主要股市争先恐后大幅下挫,主要国际货币汇率跌宕起伏。更为严重的是,主要经济体实体经济受挫,新兴经济体和中小发展中国家亦遭殃于“城门失火”,冰岛、乌克兰、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美国等发达国家认识到,此轮金融危机已经是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单凭一国之力,已经无法挽救市场,需要进行全球层面的政策协调与金融救援合作。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和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中国可能需要参与针对金融危机的实质性救援。但是,中国面临着经济下滑和物价较高的双重风险,出口行业、房地产行业等经济部门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在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参与全球金融救援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使中国卷入其中,不管是出于金融稳定、经济安全还是政治影响,中国可能都需要加入国际金融救援的队伍之中。而且,不管是主动或者是被动,中国都无法从国际金融救援中脱身。不管是存量外汇储备,还是新增外汇储备,美国、欧洲都是主要的投资市场,只要中国买入美国国债、机构债、权益资产等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救市。因此,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立足国情,采取有效的方案参与国际金融救援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救援的原则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救援的首要原则是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作为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和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是对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最有力“救援”。本轮金融危机的冲击已经远远超过东亚金融危机,我国最困难的时刻可能尚未到来,而且我国目前面临外部需求减少、资本市场大幅下挫、金融体系脆弱性和经济增速放缓等现实风险,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未雨绸缪,作出相关政策安排或预案以备“自救”之需。中国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这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救援的前提之一。

  首先,本轮金融危机何时见底仍不明朗,国际金融救援可能会是一个持续较长的过程,加上中国的资源有限,中国必须量力而行。市场普遍预期,美国房价可能还有10%~15%的跌幅。如果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不到位,金融危机可能难以见底。因此,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机构仍可能会有较大调整,美国和全球经济放缓的程度、是否引发严重衰退以及持续时间等问题还难以预料。虽然中国有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需要满足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再加上稳定国内经济的需要,中国可动用的资源并不多,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救援。

  其次,我国应该把全球金融救援和长期金融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参与危机的救援,有利于深刻认识金融危机的爆发、发展、蔓延和救助过程,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全球化、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的风险防范。更重要的是,在参与国际金融救援的过程中,我国必须保障自身的长期金融利益,把握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的节奏与力度,强化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以保证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第三,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救援应该有所侧重,兼顾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将重点放在对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救助上。此轮危机是发达经济体引爆的,它们必须为此负责任并进行有效的自救,而一些受波及的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是无辜的,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充分的准备应对本轮金融危机。因此,将有限的救助资源集中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救援上,是中国参与救援的有效方式。

  我国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参与救援

  我国参与救援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流动性直接注入,允许国际组织、政府、金融机构在华发行债券,允许外国公司在华上市等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三种方式各有长短,需要灵活把握。

  直接注入流动性

  尽管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大量注入流动性,并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系统性救援,但是从最近金融市场走势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表现看,这些救援并没有根本恢复市场信心和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市场信用紧缩和流动性不足仍是市场功能得以发挥的首要问题。因此,向国际金融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可能是国际金融救援的一大任务。

  就中国参与救援而言,中国直接向国际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可能有三个渠道:其一,中国金融机构直接向国外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其二,中国政府通过贷款给其他国家,再由其他国家向其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其三,中国政府通过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向其他国家注入流动性。但是,流动性直接注入需要解决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向国际市场注入的美元及美元资产的来源。获取美元有三种方式:一是动用当月国际收支顺差中的美元;二是中国人民银行与美联储进行货币互换;三是动用存量外汇储备资产。

  第一种方式最为简单,中国直接将国际收支的顺差借给其他国家或者IMF,这样中国不需要再购买美国国债、欧盟债券等外币资产,外汇储备短期内不增加。人民银行将要面对的是原来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中断,因此需要降低准备金率或者是减少央行票据净存量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还有就是,借款国家或者IMF以后以美元还本付息,这样还是会增加未来的外汇储备。比较现在增加外汇储备和以后增加外汇储备,前者的收益是国债利息(假定人民银行将新增国际收支顺差的外汇全部购买国债),而后者没有这部分收益。这是中国采取国际收支顺差进行救援的机会成本。当然,这部分成本可以通过要求其他国家偿付更高的利息来补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