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美林公司首席执行长约翰·塞恩正是9月13日在美联储忙于研究雷曼兄弟问题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美林可能也会遭遇同样问题。在其后的24小时内,塞恩同美国银行首席执行长刘易斯迅速达成协议,以每股29美元的收购价格闪电般的将美林卖给了美国银行。而这也最终导致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彻底转型,尽管在宣布第三季度的业绩时,两家投行的首席财务官都信誓旦旦的表示,投资银行的模式不是问题的关键。
但是在惊慌失措的投资者看来,贝尔斯登、雷曼和美林等最具竞争力的对手们都没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就能做到?相比之下,那些规模巨大的商业银行在如今的环境下显然更可以信任。在长达一年之久的信贷危机中,花旗集团、瑞士银行等许多商业银行也在高风险的抵押债券业务上损失巨大,可银行存款这种稳定的资金来源显然让投资者更为安心——由于有联邦存款保险担保,即便是在市场动荡时,储户也通常不会将存款提取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更为严厉。银行控股公司除了要接受美联储和SEC的监管外,还要接受美国财政部金融局以及更多机构的严格监管。事实上,当高盛集团宣布转型为商业银行后,著名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迅速向其投入了50亿美元,这被视为是信贷危机加剧以来,美国金融体系获得的最有力的信任票。
新问题
在如今的形势下,大型商业银行的筹资能力显然令人刮目相看:在收购贝尔斯登6个月后,摩根大通再次应美国政府的要求成为最后的买家,以19亿美元收购了深陷困境华盛顿互助银行,为此,摩根大通将以每股约40.5美元的价格增发股票筹资100亿美元,收购完成后,摩根大通将将超过花旗、美国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储蓄机构。
接下来的问题是,以大型综合性商业银行为主的新秩序能保证华尔街抵抗风险的能力么?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尽管看上去,综合银行似乎在股东和监管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有些优势却是根本靠不住的。对管理者来说,规模更大、更多元的机构可能会比投行更稳定,但它们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可能更大。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模式也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金融危机的教训。
“如果将没有储蓄看成是投资银行出问题的主要原因,那就太表面化了。”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指出,尽管全世界的金融机构都希望获得吸收公众贷款的执照,但如果银行经营得成功,是不需要用存款来源作为保证的。“过去,投资银行是否有足够的流动性以及管理流动性的能力的确被过高估计了。”
但是显然,失去独立投资银行的美国金融体系会失去更多活力,更多创新性和企业家精神,当然也缺少了高风险运营所带来的巨额利润。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几家规模巨大的银行成为华尔街的权势角色。
按照美林和美国银行的现有业务来看,其未来的运营范围几乎触及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款、债券和股票承销、并购咨询和资产管理等。高盛在宣布转型后,将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并宣称将会通过收购和自身成长来扩大存款。同时,由于监管要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这两家公司都必须将其现在的很多资产剥离出去,比如那些他们在过去购买到的电厂等资产。即便如此,要想把所有资产清理干净也至少要5年的时间。
对于新银行的股东们来说,另一隐忧是文化差异。在过去数十年间,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并都曾经带来的文化融合问题,在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之初,双方管理团队之间的冲突长达数年之久。而在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们的骄傲与商业银行家们的保守更是格格不入,但毫无疑问,投资银行家们必须大大收敛其过分贪婪的本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