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宗兴:打造精细化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2日 19:17  《中国金融》

  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宗兴

  近年来,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8年连续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自然灾害,但农业生产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富民惠农政策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与我国近几年卓有成效的金融改革和金融配套服务是分不开的。

  与农村改革基本同步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支持作用。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以服务 “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中央采取了多项措施,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体制改革,减轻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农村信用社系统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亏损局面,开始步入稳健发展的轨道,支持“三农”的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我们最近到基层调研,听到了不少关于农村金融改革成绩的正面评价,直接服务“三农”的基层金融机构职工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从事农林牧渔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机会多起来了,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也比以前改善了许多。当前,我国进入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搞好“三农”金融服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与之相对应,我国农村金融也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金融离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距离。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困难还比较多,“三农” 的多层次金融需求还不能得到广泛而充分的满足。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不能覆盖整个农村,金融支持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前几年,国有大银行在县一级的基层机构撤并很多,在农村行政机构改革中,原来一些乡信用社也撤并了一些,村里的信用代办站大部分都撤销了。金融机构的收缩必然带来金融业务的收缩,有些地方,农民不仅贷不到款,甚至连存款都找不到门。

  因此,地方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应该以服务“三农”为基本宗旨,全力加快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的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有两个层面,一是要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放宽准入标准、拓展服务渠道,加快形成一批资本充足、管理严格、营运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竞争力强的现代金融机构。二是要注重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这两个层面,前者是金融体系结构的改革创新,后者是金融体系功能的改革创新;前者是内在价值的改革创新,后者是社会价值的改革创新。我们评价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农村金融服务满意度有没有提高,金融支持“三农”的体制和机制是否进入了稳步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地方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主力军,必须大胆探索支农服务的新方式、新手段,大胆研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措施,大胆探索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新品种,不断开拓服务“三农”的渠道和领域。

  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和多层次,需要各方面支持配合和共同参与的综合工程,必须充分认识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结构和运行规律等。新农村建设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15万亿元左右。这样庞大的资金投入,主要来自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和农民自身积累四大块。根据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今后国家财政将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村公共保障水平,农村资金供给结构将有很大改变。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农村金融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发挥支持“三农”主力军的作用。

  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也是农村积累资金的过程,更是加快服务“三农”金融体系建设的良好机会。资金来自于农村,也要用于农村。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另一方面农村的资金又大量流出农村,农村资金非农化的倾向相当严重。许多商业银行在县域经济中吸收的存款,大部分用在大城市、大公司、大项目,不愿意投入到分散、偏僻的农村;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其实也有相当部分没有用于农村。据有关部门的测算,我国每年通过金融体系分流农村资金4000亿元左右。尤其是西部不发达地区,农村资金非农化的问题更为明显。从金融业的商业化经营的角度来看,把资金投入盈利水平较高的领域,获取更多的利润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农村资金过于非农化、金融机构像抽水机一样不断地抽取农村经济的血液,最终还是会削弱整个经济的根基。城乡经济的二元化,农村如果越来越穷、城市越来越富,整个社会就不可能稳定,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西部有一个省,那里的农村本来很穷,但仅邮政储蓄一项,一年就要吸走存款40多亿元,农业银行当年投放的农业贷款仅为其投放的全部贷款的3.51%,农村金融需求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这些情况也表明农村金融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支持,不只是要提供有效的信贷资金支持,更需要提供多方面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在现行信贷政策下,金融机构贷款,强调借款人要有足够的资产担保抵押,强调风险管理、强调借款人的还款意识,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把借款创造财富能力、借款人的诚信标准和借款的现金管理水平放在突出的位置,比单纯的抵押担保更为可靠。2000年以来,在农村中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建设的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农民和农村微小企业是很讲信用的;近年来,很多地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业务创新,推出了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为农民解决贷款难、担保难、收贷难的问题,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条路子,是成功的、是有广阔前景的。

  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需要农村融资的风险管理,需要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综合的、多层次的、财政税收配套的“三农”金融服务网络。就拿建立农村保险体系来说,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单靠农民去承担灾害损失是不够的。事实上,国家每年用于抗灾减灾的资金数量相当大。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险制度和农村保险配套机制,各方面都处于被动的抢险救灾局面。总之,加快服务“三农”的金融体系建设是十分紧迫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