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两房国有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0日 15:33  经济观察报

  陈杰

  9月7日美国房贷证券双寡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成为次贷危机2007年2月爆发以来的一个顶峰。

  “两房”目前估计持有或担保高达5.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占全部约12万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的44%,几乎相当于美国2007年GDP的40%。正如布什坦言,美国金融市场难以承受“两房”倒闭的风险。其实全球经济都经受不起这个风险。“两房”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 (MBS+CMO等)总额高达近5万亿美元,其中除了3万亿美元为美国金融机构拥有,约1.5万亿美元为外国投资人拥有。根据有关统计,截至6月末我国中资银行对两房证券的持有总额约240亿美元。另根据中金日前发表的报告,6月底中国持有近4000亿美元与两房相关的证券债券,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20%。华尔街人士相信,中国央行是 “两房”证券的最大单一投资者。“两房”如果倒闭,中国经济也将受到巨大冲击。

  然而,美国一向被认为是最自由的市场经济,此次政府直接接管企业,实在犯了自由市场理念的最大忌讳。按照9月8日 《华尔街日报》社论的话来说,“是我们这个岁月最严重的政治丑闻之一”。美国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和佩林抢先发表声明,“接管两房,下不为例!”可见美国国内对政府接管“两房”存在巨大争议。有人质疑,国有化是解决“两房”危机的唯一出路吗?

  在多数美国资本市场分析人士看来,虽然“两房”自7月后一直身处困境,股价较去年下跌了90%,却暂时还没有立刻崩溃的危险,资本储备比法定要求高出许多。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在9月7日接管行动前都曾表示,“两房”在未来及进入2009年之后几个季度都不会面临资金危机。美国政府此时出手接管多少有点出乎市场人士的意外。所以,还需要思考的是,为何美国政府在这个时候对“两房”采取国有化措施?

  首先,只有国有化才能彻底保证“两房”的安全。

  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环境对 “两房”仍然十分凶险。一方面美国抵押贷款拖欠率仍在快速上升,目前的拖欠率已经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12%,高达9%,不断快速腐蚀“两房”的资本金;另一方面,“两房”的运作模式必须靠不断发行新债券偿还到期旧债券来维持流动性,而仅在9月30日之前就有2230亿美元债券到期。现在华尔街众多金融机构自身都不保,危机四伏,流动性紧缺,哪里还有什么余钱投资两房证券,只能依靠公众。但如果公众对“两房”信心无法彻底恢复,就没有人愿意购买新债券,“两房”的危机马上就会爆发。如果广大普通投资者拒绝购买新债券,那么美国财政部要么被迫购买所有新债券,或是为其提供担保,无论哪种情况,那时候代价都将会十分沉重,远超现在的2000亿美元注资。

  其次,只有国有化后才能使住房市场出现复苏可能,整体经济走出低谷。

  美国历史经验表明,住房市场出现危机后能不能走出困境,归根到底是购房者能不能得到充分和低成本的贷款融资。“两房”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规模之大,更在于其在美国住房金融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两房”的存在才有美国住房贷款的二级市场——住房贷款证券市场,才能让银行有充分动力和可能去向广大购房者提供长期、低成本的抵押贷款。尤其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抵押贷款市场上人心惶惶,大多数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无力或拒绝放贷,融资规模萎缩严重,只有“两房”因为贯彻美国政府托市意志而逆势扩大融资规模,仅过去一年“两房”新增抵押贷款融资6000亿美元,同比上涨12%。尤其2008年以来,近80%的新抵押贷款都是“两房”提供或担保的。没有他们的支撑作用,美国住房市场危机早演化到不可想象的深渊。这个角度来看,“两房”今夏出现危机,也是因为在替政府买单。这样两房落难了,政府也不能坐视不管,不得不买单。更重要的是,如果“两房”一直处于破产风险的阴影之中,住房贷款二级市场萎缩,跌落的房价触底反弹将遥不可期,广泛的经济复苏也更加看不到丝毫可能。

  所以美国政府反复权衡后,最终确定,必须早日出手、放手一搏,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而当前在风雨飘摇的美国金融市场中,彻底恢复市场对“两房”信心的唯一手段是国有化,用政府信用来代替企业信用,除此别无出路。

  事实也表明,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后,投资者购买两家公司债券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了。如接管不久,房利美于10日发行了价值70亿美元的两年期债券,11日就已获得将近90亿美元的认购。国际资本市场也普遍对“两房”发行的证券恢复了购买兴趣。同时,当市场对“两房”恢复信心后,美国住房市场的贷款融资明显重新活跃起来。资料显示,9月10日美国30年期按揭贷款的平均利率下降到5.79%,比一周前的6.25%足足下降了0.5个百分点,显示居民抵押贷款融资成本有显著降低。美联储降息0.5个百分点的效应也不过如此。

  第三,此次“两房”的国有化不过是美国政府对住房金融市场干预传统的一脉相承,放在美国住房金融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一点也不意外。

  早在1932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开始了其介入住房市场、引导住房金融的历史。当时为应对经济萧条而导致的住房金融市场陷入停滞问题,成立了“联邦住房按揭贷款银行(FHLB)”,广泛提供长期低息按揭贷款,快速恢复了住房金融市场的流动性。1934年后,联邦住房管理局等公共机构为住房贷款提供保险或担保,极大活跃了房贷市场。1938年,美国就设立了联邦国民抵押协会 (FNMA)即 “房利美”,发行信用等级仅次于国债的公债来获得资金,再用来购买经联邦住房管理局等机构保险的住房贷款。1960年代美国遭遇储蓄银行倒闭风潮,住房金融市场再次遭遇流动性危机。为此1968年FNMA分拆,一部分保留使用房利美(FN-MA)的名称并上市;另一部分则成为一个政府机构,即“政府国民抵押协会(吉利美)”。吉利美的创立是为有联邦机构保险的住房贷款发行抵押担保计划,这揭开了美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大幕,住房贷款证券化革命性地解决了房贷的流动性难题。1970年,美国国会立法成立房地美,并同时授权房利美和房地美可购买未经联邦机构保险的所谓“普通按揭贷款”,这样构成了美国住房贷款证券市场的双寡头竞争模式,房贷证券创新品种不断出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