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其仁:与其松货币不如松物价管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 03:39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露

  7月份宏观数据在稍有些出乎市场意料的情况下“出炉”了。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低于市场预期回落到6.3%,但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却从6月份的8.8%一路飙升到10%,达到12年来新高。

  CPI与PPI倒挂开始成为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演变的新趋势,这将使得中下游企业利润进一步挤压。

  8月12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认为,在物价管制下,PPI不传导到CPI将只是名义上的,“它会减少产品供应量,表现为另一种通胀:隐性通胀,现在中国的隐性通胀压力较大。”

  他强调,应该坚持从货币角度、探索货币总量的运动规律来分析物价总水平,“仅看CPI是没办法认清通货膨胀的。”在此逻辑下,他建议,货币绝不能松,与其松货币不如松物价管制,中国需要运用更灵活的结构政策来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

  价格管制歪曲价格信号

  《21世纪》:刚刚公布的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跳升到10%的高位,这是1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但同时,居民消费价格(CPI)却回落到6.3%的低位。我们该如何认识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PPI到CPI的传导机制?

  周其仁: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问,有些成本涨了,多大程度可以转嫁到最终产品上来,让消费者买这个单?这取决于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如果产品和产品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完全可能PPI涨了但最终产品不涨,而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少,你就有能力把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CPI主要反映消费品供应情况,那么看这个产品市场的竞争情况和生产这些产品的要素市场竞争情况,分析这两个市场的相对竞争程度,就分析出所谓传导。

  但在我们目前的价格管制下,这个分析有些困难。因为即使你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你可以涨价,消费者也买,但有管制,涨价就是违法,在这种情况下你也可以说PPI不会传导到CPI。

  《21世纪》:这对我们判断真实的通胀形势产生了什么困扰?尽管CPI回落了,但我们到底该如何认识目前的通胀压力?

  周其仁:上面提到的PPI不传导到CPI的情况只是一种名义上的,它会在数量上减少供应量。因为你想,如果成本上升,但又不能提价,企业利润就会一再挤压,他还会从事这个生产吗?最后表现为另一种通胀:隐性通胀,也就是价格没动,但供应量没有了。

  中国现在存在着隐性通胀的压力,这从煤电油运的紧张可以观察出。所以说,应该从哪里看中国的通胀压力?我认为应坚持从货币角度去分析物价总水平。

  如果市场中有过量的货币存在,我们就需要很好地认识、探索货币的漫游规律。中国的货币存量还是很大,广义货币总的存量与年度GDP的比例差不多是全世界最高的。虽然这不是说一下子就发作,但这个力量总是在经济里面,当这个量移动的时候,就要特别当心。

  所以,仅仅分析CPI是没有办法认清通货膨胀,还是要看货币总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