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部不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 13:03  《环球财经》杂志

  内部不和

  在“粮食欧佩克”问题上,主要粮食出口国未必能达成一致。首先,排名前八的粮食出口国虽然占据全球份额的90%,但彼此间的竞争相当残酷。美国和日本、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为稻米和肉类进出口问题连年争执不休;美欧间粮食补贴问题成为老生常谈;即使是俄乌哈3个独联体国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俄乌在小麦方面、俄哈在玉米方面的出口竞争,有时甚至会达到白热化境地。

  各大粮食出口国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动用从价格补贴直到关税制裁在内一切可能动用的手段。片面地搞粮食出口囤积,很难形成国际垄断,反而会便宜其他竞争对手。

  其次,就战略利益而言,俄罗斯提议成立“粮食欧佩克”与美国利益不一致。只有在油气能源框架下,俄罗斯才能充分施展手中的筹码,限制美国的强权,美国的生物能源计划则令俄感到以油气超级大国牵制美国的愿望遇到挑战。

  为减少对世界能源市场的依赖,美国近来加紧生物燃料的生产。美国已将粮食作为战略原料,每年计划消耗1亿吨粮食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生物乙醇,而俄全年粮食产量不过8000万吨。“粮食欧佩克”一旦建成、并将粮食价格维持在高水平,则美国会感到生产生物柴油、生物乙醇从经济角度而言并不划算。由此,美国不得不重新重视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传统能源,这与美国的战略利益背道而驰。同时,美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目前情况看,实际上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控制着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走向和供需两端的主导权。更重要的是,由于农业生产效率高,农产品生产过剩,美国长期采取一部分土地休耕制度,具有很强的农业潜力。在这种利益格局与粮食市场结构下,很难想象美国会和俄罗斯联袂组建“粮食欧佩克”。

  撇开“粮食欧佩克”内部不和以及利益相背不谈,“粮食欧佩克”的运行机制也是问题。“粮食欧佩克”的成员国怎样控制粮食生产规模?采取什么定价机制?“欧佩克”成员国对石油开采和出口实行国家垄断,政府在必要情况下“关掉阀门”以刺激“黑金”价格上涨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但粮食市场完全不同,在各地从事粮食生产和出口的都是私人公司,它们并不会因为国家发出的一声号召就提高或是降低价格。此外,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无法根据事前预测决定粮食播种面积,类似石油那种靠供求关系调整的手段无法在粮食市场上应用。

  机制问题

  粮食市场结构与石油市场结构不同,粮食市场格局存在相当大的不稳定性。

  石油属于自然垄断资源,石油输出国在上天的“安排”下占据了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几乎不能改变;粮食市场却迥然不同,粮食出口国的地位并非稳定不变。

  首先,由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本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国际粮食贸易量占全球粮食产量的比例并不高;国际粮食市场的主要贸易国不一定都是粮食主产国,粮食主产国也并不一定都是主要的粮食贸易国。例如,中国和印度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是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地位都不突出;而澳大利亚虽然是国际上的主要粮食贸易国,但是其粮食产量比中国、印度、美国等国都低很多。因此,一旦“粮食欧佩克”操纵粮价,导致粮食价格产生大幅波动,粮食进口国则可能改变粮食贸易伙伴,国际粮食市场结构就可能产生巨大变化。

  其次,欧盟和美国都采取了休耕政策,随时都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作出变化调整。美国多数土地每年仅耕种和收获一次粮食,而依气候条件来看,这些土地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两熟。一旦美国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或提高粮食战略储备量,全球整个粮食市场都可能产生重大变化。

  第三,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基本特征尚没有改变,世界各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受干旱气候影响,澳大利亚2006年小麦产量不足1000万吨,而2005年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就已经达到2500万吨,相差竟然达一倍半!

  而且,泰国提议成立的“大米欧佩克”并未包括世界大米出口排行第三的印度,更不可能拉上排行第四的美国,其代表性与欧佩克完全不可等同。

  为何需要“粮食欧佩克”?

  当前,世界粮价一直在上涨,近两三年内不会走跌。两大因素决定了粮食需求居高不下:全球每年新增人口8000万,而这主要发生在粮食产量较低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同时,生物燃料的产量日益增加,粮食作物是不可或缺的原料。“粮食欧佩克”对粮价上涨束手无策,既然如此,“粮食欧佩克”的成立理由就只有一个,粮食出口国结成卡特尔借以垄断市场价格。显然,这种出发点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随着国际粮价上涨,“大米欧佩克”让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异常担心,由于粮食直接事关数亿世界贫困人口的生存权,这必将给所谓的“粮食欧佩克”、“大米欧佩克”带来巨大的道德伦理压力。

  基于上述情况分析,就目前而言,我们很难看到“粮食欧佩克”或者“大米欧佩克”的乐观前景。随着乌政府更迭、三国粮食丰收,俄哈乌三国在世界粮食市场再度陷入竞争当中,协调一致影响全球粮食价格似乎已经成了一句空话。泰国在OREC的立场上也出现了退缩,2008年5月6日,泰国外交部长Noppadon Pattama在会见全球主要稻米生产和出口国的大使代表之后,做出表态,现阶段抛弃此前欲成立“大米欧佩克”的提议。

  (作者就职于国家信息中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