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油价玄机(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 17:17 《环球企业家》杂志

  就以往经验来看,中国各种决策的最终推出主要看当前的主要矛盾,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抑制通货膨胀,否则将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尤其是6月份中国将迎来夏收,这是农业消耗成品油最多的一段时间,必须保证农村的汽、柴油供应和价格稳定,否则今年的粮食收割将面临困难。毫无疑问,对中国来说,粮食安全则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在这一时刻,上调油价并不是合适时机。

  但坐以待毙也不是办法。成品油价格管制所导致的炼油环节价格倒挂已影响了生产与供应,如果迟迟不解决,两大石油集团很可能将选择减少供油以降低亏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紧张情绪。

  为此,中国选择的解决办法是,中央财政加大对两大集团炼油环节补贴力度,对中石化、中石油进口成品油增值税进行先征后返,同时考虑上调两大巨头特别收益金的起征点,以缓解其经营压力。当然,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现阶段,由于竞争不充分,中国还不能完全放开成品油价格,目前的关键是理顺价格水平,并在合适的时机调整国内成品油定价政策。 渐进 牛犁认为,现在政府的意图已经很明确,就是稳定成品油价格,采用对上游补贴的措施来渡过难关(对下游消费者补贴十分复杂,且容易补贴不到位)。“当然这并不是无限期的,几十亿元的补贴对中央财政来说也不算太多,将来还是要面向市场方向发展。”牛说。

  但是,要真正实现由市场定价显然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中国成品油价格政策始于1998年,这一年中国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其核心思想是让国内原油、成品油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同时保持国内油价相对稳定及合理调整各行业的利益。

  通过这次改革,中国原油价格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则破除了完全由政府指令的方式,由中石油、中石化在政府指导价基础上进行自主定价。

  2001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完善石油价格接轨办法及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根据制定的政策,发改委价格司以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场1个月前成交价格的加权平均价作为定价依据。如果三地汽油、柴油加权平均价格波动超过“一定幅度”,发改委就会按汽油、柴油进口到岸完税成本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零售中准价。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以此中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后来,为了减少相对国际市场的迟滞,这一办法又进行了一定调整。

  但是,这一“计算公式”在最近几年并未严格执行。在各种宏观、微观因素影响下,有多次已经达到需要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时,由于反对声音非常强烈而未作调整,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次数和幅度非常有限。“如果严格执行既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水平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邓郁松表示。从去年初到现在,由于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每一次调整都没有到位,中国盼望油价能出现一个回落的过程,从而减少对下游行业的影响,但迎来的却是国际油价疯狂上涨,直至突破130美元。

  除了在现实操作中的变形以外,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也并不完全合理。这一方案原本希望达到既保持与国际油价联动的同时又能保证国内经济稳定,这两个目标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在几个地区的原油价格波动后作出调整,同时兼顾国内经济现状,这不可避免会出现明显的滞后性,给国外投机者创造了投机机会,他们分析中国的需求并预测可能调整的时间与幅度,通过在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囤油等各种方式瞄准中国的定价缺陷以获利,从而加重国际油价上涨。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必须进行改革的首先是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使其能够实时反映国际油价的变化,彻底解决滞后性问题;二是理顺目前的成品油价格水平。也有声音认为国内成品油价格实时反映国际油价变化会让价格出现波动频繁,影响稳定。但邓郁松认为,“频繁”可以有效减少国际炒家的投机行为。

  现在,最重要的是理顺成品油价格水平。考虑到不同油品的需求和特点,对于影响相对小的品种比如汽油,调整的幅度可以大一些,而对于柴油这种影响较大的品种调整的幅度可以小一些。邓郁松认为,未来几个月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国家发改委将对国内成品油基准价格进行一次上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