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冷观证监会的救市政策(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 16:55 《法人》

  “救市”的成本和收益

  然而,我们应当要追问一句:究竟是谁被“救市”政策所“拯救”呢?通过“救市”政策的推出,监管者承受的来自广大股民的无形压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至少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走势表现好坏与否,责任都不在监管者了。至于那些对“救市”政策表达了最迫切渴望的普通中小投资者,他们是最终的受益人吗?

  透过表象看实质,“救市”政策的推出相当于对存量的财富重新进行了一次分配,而不是增加了社会财富的总量,换句话说,“救市”是一个如何切蛋糕的问题,而不是一种做大蛋糕的努力。

  显而易见的是,各类“救市”政策是想通过改变二级市场股票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市场价格,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改进与否是一个不相关的问题,然而二级市场股价的变化不过是一场零的博弈而已,也就是钱从甲的口袋被挪到了乙的口袋,在这个过程中对社会财富进行了一次重新分配。

  遗憾的是,每当到了这一重新“切蛋糕”的时刻,受伤的一定是中小投资者。虽然他们对监管者的“救市”措施报以了最大的期待,但往往结果却是他们手中的蛋糕又被切掉一块。

  那么谁是这场财富再分配盛宴的胜利者呢?是那些深谙内幕的消息灵通人士,他们总能成功地“预判”到政府何时会出手,因此他们一定会在恰到好处的时间点上“抄底”买进股票;获益的一定是那些短线投机者,他们从来不相信“救市”政策会给市场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他们坚信每一次“救市”政策的推出都是短炒一把就出货的好机会。所以到头来受损害的一定是“后知后觉”的中小投资者,一定是那些长期投资者。在这样一个股价和指数受到政府力量调控的市场里,价格投机无形中是得到鼓励的,而价值投资者却是被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打击。

  “救市”说到底是想用有形之手去替代市场这只无形之手,长期以来已经培养了投资者对监管者的依赖心理,这对于监管者来说也犹如背负在身上的一块巨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中国的资本市场里形成了监管者被迫对股价和指数的过度关注。

  中国证券市场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已经表明了所谓“救市”政策无非是“打鸡血”的群众运动而已,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所获得的收益无穷小而付出的成本无穷大,只有少数利益集团是在其中“稳赚不赔”,而“救市”政策的供需双方(监管者和中小投资者)皆是输家。此次通过限制“大小非”的流通来实现“救市”目的的做法更是消耗了公共部门本已不多的公信力资源,严重弱化了国家的产权保护职能。政府与市场边界含混不清的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只会使证券市场成为投机者的乐园,如果监管者看不清楚这一点,那说明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担当已经严重缺位了。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