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关于粮食的市场幻觉(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 07:00 中国青年报

  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一般的商品,其性能我们总可以找到另外的商品进行替代,油贵了我就买煤,煤贵了我烧酒精,再不行我开水电厂、核电厂。棉衣贵了可以改穿毛料的,肉太贵了可以改吃鱼。但是,至今还没有科学家发明出可以替代粮食的食物。也没有谁发现生产粮食不必在地里春种秋收,而在工厂车间里,合成出成吨的小麦或者玉米

  聪明的经济学家指出:“世界市场上从来没有缺过粮,倒总是生产过剩,为卖不出去发愁。”这话当然对,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有购买力的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不可能发生短缺现象。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卖不出去”总是和“买不起”同时存在。19世纪末期,是美国“自由放任”政策执行得最彻底的时期,由于粮价大幅下跌、卖不出去,许多农场主被迫将大量的粮食付之一炬,约半数的小农场主破产。而那个时候,我们知道,地球上大部分人还在挨饿,只不过他们因为缺钱,肠胃里的“实际需求”无法变成市场上的“有效需求”而已。

  粮食与一般市场流通商品最重要的区别,还在于其不可或缺性。吃不饱,轻则折寿,重则饿死人。吃饱肚子是每个人的刚性需求,是基本人权。联合国粮农组织是这么要求的:“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物。”当今之世,不管买得起买不起,都必须让人吃得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粮价必须足够低,让大多数穷人能够买得起;其次,实在买不起的那一部分绝对贫困人群,也能够通过各种救济渠道获得足够的食物。

  现在,让我们回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上来。诚如经济学家所言,不管粮食价格涨到多高,中国人都绝对不会因为买不起粮而挨饿。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实在是太多了,粮价即使再翻一番,进口粮食也只不过用掉外汇存量的两三个百分点而已。我也相信,在和平年代,针对中国的粮食禁运不可能发生,“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

  但是,聪明的经济学家想没想过,中国如果由一个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变成粮食进口大国,本身就犯了天下大忌!中国制造出的这一块需求增量,必然导致供应趋紧和价格趋涨,从而把相当一部分穷国的穷人赶出粮食市场。那时候,中国的“罪过”就大了,那少数几个粮食出口大国,会一边兴奋地对中国卖着高价,一边义正词严地指责你是制造饥荒、危害世界人权的罪魁祸首。

  如果按照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的意见搞农业,即使中国的总人口不再增加,恶劣局面也会很快变成现实。经济学家说:“就我国总体而言,我们每年进口的粮食一般是一两千万吨,没有超过三千万吨的。”“如果进口两千万吨,只占世界贸易量的不到十分之一,根本威胁不到别国安全。”这种乐观的估计,是建立在目前政府对于粮食生产和流通严格管控基础上的。如果依照他的建议,放开对耕地转为工业或第三产业用地的限制,假设18亿亩耕地由此减少3亿亩—也就是六分之一的话,那么,中国一年就需要增加进口约8000万吨粮食,这相当于美国的全部粮食出口量,相当于世界粮食市场年贸易量的三分之一。不敢想象,需求暴增三分之一,价格将会增长多少?世界上挨饿的人又将增加多少?

  假定人口不增加同时耕地也并不减少,中国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放任自流走下去的话,也仍会变成一个粮食进口大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减小。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人均粮食消耗的绝对数量,却是要不断增加的。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消耗量(包括变成饲料和工业原料的部分)约为380公斤,美国则为1000公斤出头儿,约为中国的3倍。差距如此之大,我们希望某一天自己能发展到美国水平的一半,人均粮食消耗增加140公斤,不算过分吧?那么,我们将需进口1.8亿吨,也就是说,要买下国际间粮食流通总量的四分之三。真走到那一步,甭说自己是“市场自由竞争”的胜利者,中国肯定球籍不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