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汶川地震触动宏观经济 > 正文
本报记者 饶宇锋
一场意外的天灾,引发一场华夏民族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救援行动。
5月12日,就在汶川大地震的当日,一场全国性的通讯修复战役率先打响。13日凌晨,中国电信从陕西机动通信局紧急调度了2辆卫星车,以及1辆千线级交换车和60千瓦发电车,除了中国电信在灾区机房内零星备留的卫星电话外,还紧急调用了6部海事卫星电话。
中国移动则紧急调度了广东、贵州、重庆、河南、云南、山西、江西等7个省公司的17辆应急车和160台油机,在13日上午又追加了15台卫星电话和10套基站。中国联通(6.200,-0.24,-3.73%)、网通和铁通也在13日启动了各自的自救方案,中国卫通则在地震灾害后,承担了最紧迫的任务,13日上午350台卫星通信设备就被连夜加急送到了成都。
此后,一批批通讯器材被送到灾区,面对余震不断,新拉的光纤和应急基站时不时被损坏,抢修,成为每个电信职工参与信息救援的方式。
13日,中国通讯企业的6位最高管理者,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董事长常小兵、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春江、中国铁通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吉斌和中国卫通集团公司总经理芮晓武在最短时间内齐聚灾区指挥救灾行动。对于一周后即将进行的电信行业大调整,此时,他们已经无暇顾及。
奔赴灾区
5月12日下午2点半,奇虎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正在北京东四环外的公司会议。办公室是二层小楼,大地震并没有对奇虎公司造成影响。
但是,很快各种消息铺天盖地般涌来。距离其仅一公里的国贸,很多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地震,10分钟后,周鸿祎终于获得了四川发生地震的准确消息。第一反应,周鸿祎觉得自己该为救灾出一分力。
第二天上午,他与公司股东商量捐款,数字被确定为100万元。但他觉得这还不够,在与家人商量之后,周个人再次追加捐款100万元。
14日上午,两笔捐款到位。
不过很快,周发现了比捐款更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飞赴灾区现场实施救援。
圈内好友TOM在线CEO王雷雷已经于13日晚赶赴四川都江堰参与救援工作。灾区的现状让他痛感人手不足,于是,他第一时间想到了酷爱运动的周鸿祎.“现在是救人的最佳时机,提供帮助的最好方式是现场实施救援。这边正在实施紧急救援,人手不够,你能不能带一些人过来?”
周鸿祎当即决定组织人力赶赴灾区,现场实施救援。
当天晚上,周订了飞往四川成都的机票,15日下午,周鸿祎带了13个人来到成都,一下飞机就马上与当地政府联系。然后迅速与王雷雷会合,二人决定赶往本次地震的重灾区汉旺镇。
王雷雷对周鸿祎说:“现在时间就是生命,早去一会儿就可能多救出一个人。”
5月26日,四川唐家山堰塞湖告急。
1800名武警官兵、598名水利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15台大型施工设备空运到坝顶,中兴通讯(39.820,-0.57,-1.41%)工程师姚栋梁临危受命要在这个最危险的地区修建一个GSM通讯基站。
10个小时之后,唐家山堰塞湖终于告别了与外界通讯的“孤岛”状态,眼圈红肿,已经工作了一周的姚栋梁长长的舒了口气,随即赶往下一个地点接受新的任务。
灾情就是命令,在距离灾区遥远的北京,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行动正在展开。
12日晚上10点,北京瑞星公司决定捐款100万元。同时决定第一时间向灾区抢运物资。
在飞机尚未通航的情况下,13日瑞星决定开车进灾区。公司马上发动员工捐款,当天募集善款4万元,然后派人到北京金五星商场购买帐篷、药品。15号下午,经过25小时的跋涉,瑞星车队和十余位参与救援的“瑞星勇士”顺利抵达成都。
16日,为了加快救灾物资的调运速度,瑞星与海航公司紧急联系,租借两架包机每天往四川灾区运送救援物资。除了运送瑞星公司、合作伙伴和网友捐助的物资之外,这两架包机还将承担卫生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总会的紧急救援物资运送任务。
与物资同样运抵灾区的还有无数志愿者的热血。
5月13日晚上11点,位于北京上地五街的联想中国区总部门口依然灯火通明。来自北京血液中心的献血车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已经超过了10个小时,而排队献血的长龙依然没有尽头。当日,一共有超过600名联想员工正在这里自发献血。而在献血名单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和俄罗斯区总裁陈绍鹏。
同样的长龙一次次的出现在各地的企业。爱国者、安利、中建五局……这样的名单还有很长很长。此时,他们用热血与灾区人民同在。
灾区缺什么我们就捐什么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安置受灾群众急需大批帐篷。”通过新闻媒体的呼吁,全国人民在第一时间知道了灾区的需求,于是一场帐篷的大生产运动开始在全国展开。
从13日开始,地处闵行区浦江镇的洋帆蓬垫厂就一直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生产着灾区急需的帐篷。
工厂负责人告诉《财经时报》,厂里已把库存的1700套帐篷准时送到机场发往灾区,同时该厂正在不计成本地生产帐篷和灾区所需的救灾物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