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看不见的救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4日 17:08 经济观察报

  张晶

  “9·11”恐怖袭击五周年,《纽约时报》公布的民调显示,1/3的纽约人说,他们每天都会想起“9·11”;另有1/3受访者说,他们再也没能回到2001年9月11日以前的日常生活;而2/3的纽约人 “非常担心”再次遭遇类似恐怖袭击。纽约很多“9·11”心理创伤咨询机构至今依旧保留,而且会经常接到各种各样的案例。

  台湾9·21地震发生后,政府和民间机构用了近10年的时间来进行灾后的心理辅导。薛民仁有位朋友,在经历9·21地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只要一躺在床上就觉得摇晃,非得靠安眠药才能入眠。

  汶川地震后,一些心理医生和心理辅导志愿者可能会在短期内撤出,而这里需要的是长期的帮助。重建精神家园的努力,或许需要数年乃至更长时间。

  王癑托着腮,目不转睛地摆弄着面前的沙盘。和周围活跃而兴奋的小朋友相比,这个女孩显得沉默而木讷,沙盘成了她唯一的情感表达工具。

  一个美国记者蹲在角落,相机不断发出连拍声。做助理的中国男孩忙不迭跑过去问医生各种问题。医生冷冷地拒绝,用手挡住了镜头,目光重新聚焦在这个女孩身上。

  王癑是北川县擂鼓镇麻柳小学的学生,今年10岁。两天前被医生发现时,她正在绵阳九州体育馆的一个角落默默流泪。被问到名字,来这里的时间,怎么到这里,只是摇头。哭得累了,就呆呆地看着地面。已经和在外打工的爸爸团聚了,但王癑却坚持认为爸爸还在远方。

  她的症状被医生诊断为“间歇性记忆缺失”。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遭遇战争和巨大灾难之后。

  “摆上所有的一切,她渐渐有了记忆。”治疗结束后,心理咨询师张明亮扭过头来对我说。

  这是王癑第二次接受这样的心理辅导。大人、孩子、房屋、老虎、山、杯子……每个玩具上都用油彩笔一一注明。第一天,医生为她戴上手套,让她感觉安全。摆弄得久了,她觉得热,自己摘下了手套。她选了牛代表自己,因为牛是她的属相。心里总感到不安,就在盒子里放了一把枪,“认为有坏人会拿枪打她”。

  第二天,她移去了手枪、狮子和老虎,“去掉了自己觉得恐惧的东西”;王癑从小和爷爷长大,感情很深,她把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爷爷移入了家中,“说明在逐渐接受现实”;沙盘左上角放上了鸭子,“因为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进行了数天的心理援助,张明亮一点一点对我解释这件“作品”的时候,嗓音已略带沙哑。

  “5·12”四川地震发生之后,像张明亮这样赶赴现场进行心理援助的人还有很多。除去政府的慰问,民间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宗教界人士以及来自大学心理专业的老师和志愿者们,正在成为心理援助的主体。他们帮助那些在灾难中受到创伤的孩子和大人们,一步一步,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心理干预,正在成为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之外的一场看不见的救助。

  有秩序的生活

  来自华德福学院的张莉更愿意把自己目前所做的工作称作 “心理疏导”,“干预这个词太强硬。”

  华德福学校是一所起源于德国的华德福教育体系的集幼儿园、小学部于一体的私立学校。“我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我想我更懂得孩子们。”

  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张莉所工作的社区幼儿园离灾难现场只有40公里。惊恐的孩子们被迅速转移到这里安抚。张莉所负责的3个孩子当中,有一个男孩的爸爸不幸罹难。

  张莉和同事们用了很多家庭式的方式来帮助这个孩子,轮流给他做饭,请他到家中做客,向孩子讲述他有位伟大的父亲。因为宗教信仰,老师们告诉孩子 “爸爸只是到另一个国度去了”,对他说“现在你已经安全了,大人的世界由大人来处理”。

  “让他感到被呵护,但是又不被过度关注。”张莉和同事们给每一位家长写信,告诉他们如何来安慰惊恐的孩子们;建议家长们尽量关闭电视机,因为不断播放的世贸大厦爆炸的画面,对所有当事人来说,都是一次次被重新“暴露在现场”。

  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疏导”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通之处在于,如何让孩子们找回“有秩序的生活”。这也是7年前那场灾难留给张莉最大的经验。

  “我需要你,你需要我,一次,两次,越来越多……”歌声传来,前天刚刚彼此认识的孩子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作为主要的灾民安置点之一,绵阳市高新区实验中学接收了大量从北川逃难出来的人。

  这间中学内,一间间“帐篷学校”临时搭起,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一个班一间。每个帐篷前贴着一张“临时课程表”,除了语数音体美之外,还特意加上一门“心理与卫生”。所有的“秩序”在一点一点的回归。

  “图片碎了,可以重拼;家园碎了,可以重建”,课程表下面贴着这样的文字。来自高新区火炬二小的张晓丹老师,递给我一张图画:一张北川地震前的图片被撕成若干不规则的纸块,又被一个8岁的小男孩重新粘合在一张白纸上。

  “临时学校的建立,就是让孩子们感觉到生活没有太大改变。”

  张莉和同来进行援助的其他老师,在甄选所有游戏时,也尽可能符合这样的考虑。“传球、拍手,所有的游戏都为了营造出一种‘秩序感’,有韵律,有节奏。围成一个圆圈,是集体的象征,让孩子有归属。很多的拍打,感觉到意识和身体再次结合。”

  来自北师大心理学系的方新教授还建议了一个“生日排序”的游戏,一月在一起,二月在一起……,以此类推,“为的是在茫茫人海中重新找到朋友,让孩子们之间重新建立关系。”

 [1] [2] [下一页]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