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成贵:中国米价波动不会大(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 11:3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最有效政策是提高最低收购价

  《21世纪》:您认为我国今年粮价的走势会是怎样?雪灾会否影响夏粮丰产?

  李成贵:总体看未来几年都不会发生大的涨跌,由于国家的调控,维持国内整体供需平衡是有可能的。就各地的情况看,目前夏粮丰产的实现可以期待,国家也在千方百计确保这个目标。

  近期,国家领导层反复表态,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国家希望将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我了解到,虽然粮食受到国际因素影响,但国家关于粮食的基本政策不会变,还是要保持稳定的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21世纪》:目前国家已经出台十项措施促进粮食生产,比如再次提高最低收购价、提高农业补贴等,您认为哪些措施最为关键?

  李成贵:十项农业补贴,已经由主要粮食品种推广到畜牧产品等,补贴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下一步还应该逐渐扩大范围,完善相关的补贴机制,比如推出农村土地流转补贴等。

  在这些政策中,最有效的还是提高最低收购价,比如大米每斤提7分钱,一亩水稻按800斤计算,农民就能多收入50多元。这类提高还有空间,但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有完整的机制来保证,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承受力。

  《21世纪》:未来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方面将呈现怎样的变化?

  李成贵:总体看,这些年我们是控制粮食出口、鼓励进口的,力度还不小,但下一步会控制到什么程度不好预测。比如,去年大豆关税一开始是3%,后来降到1%,并将进口截止期延长了几个月,这么做一开始并没有预料到。再如,前些年我们对玉米出口是鼓励的,随着国际玉米价格的走高和玉米产量的变化,现在就不这样了。

  贸易的具体政策要结合我国今年粮食的产量来制定,如果丰收太多,也不排除出口的可能,毕竟粮食储备成本很高。去年我们的大米就出口了一百多万吨。

  国内粮食物流亟待解决

  《21世纪》:曾有粮食研究专家称,上百万个体粮食经纪人架起了国内粮食物流的通道,比如3月份很多江苏米商自发来东北收米,再辗转运输到南方售卖。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李成贵:在粮食流通方面,东北大米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储备量较大,但价格老是上不去,一些当地拍卖的价格也明显偏低,当中受运输和物流的影响因素比较大。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在大会发言时提到,要采取措施解决东北卖粮难的问题。

  现在,一些个体经营者自行参与到粮食流通中来,是好事,这引入了市场竞争。但应注意不要让商人囤积居奇,国家在这方面监管做得还不错。

  《21世纪》:那您认为目前粮食流通体制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李成贵:粮食流通的基本思路是市场定价,政府调控,搞好粮食储备。现在粮食敞开收购的政策不变,最低收购价格比较稳定,粮食储备也不是问题,但这当中就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粮食物流,比如解决东北大米运输难的问题。

  提高粮食物流水平涉及到软硬件的提升。从硬件看,我们的多数粮食装储设备还比较原始,用麻袋一袋袋装,成本比较高,运输上铁路也跟不上。从软件看,智能管理需要加强,比如采用一些优化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等。

  这方面,国家也在关注,前几年河南、广西等地陆续举办了一些地方物流会议,今年有关部门还将举办规格较高的首届粮食物流论坛。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