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价格是怎么涨上来的(4)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3:27 南方周末
维维六朝松面粉公司是徐州当地最大的面粉企业,前身是徐州面粉厂,1992年的最高年产量达到13万吨。 对于六朝松总经理岳邦真来说,2007年他是面粉业的胜者。不过这个胜利却让人心酸,过去一年,六朝松1.2亿元的产值,8500万元的资产,盈利只有110万元,产值利润率不到1%。 能做到盈利,对面粉企业已经非常不容易了。2006年政府通过中储粮开始托市收购小麦之后,小麦市场一改上世纪90年代政策多变和价格不稳的局面,价格基本由中储粮主导,出现基本稳定并略有上涨的局面。 2006年,六朝松从中储粮拍到的小麦到厂价是 1345元/吨,到2007年,上升到1558元,上升了15.8%。这对原料价格占成本90%的面粉厂而言,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由于电力、石油价格的不断上升,2005年至今,徐州正规厂家小麦的生产成本从每吨120—130元,上涨到160元,每吨运费从20元上涨到30元。 更重要的是,由于面粉行业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这个行业现在处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全行业大概只有50%的开机率,有一半的企业可能处在亏损状态。”岳邦真说。 产能严重过剩和大量偷税漏税,甚至不计提折旧的小企业的存在,使得面粉行业的价格提升相当困难。2005年六朝松高档粉的出厂价平均在2300元/吨,而后缓慢涨到2360元,2007年8月之后,才涨到2400元。而瑞怡拿到的国产小麦面粉的价格,在2007年下半年涨了12%。 考虑到中国小麦每吨1558元的价格,平均70%左右的出粉率,以及160元的加工费和30元的运费,再对照六朝松高档面粉每吨2400—2500元的出厂价和低档面粉2000元的出厂价,面粉企业确实基本无利可图。 但是,即便如此还能不亏损,在粮食行业打拼了二十多年的岳邦真,有自己的妙招。岳邦真首先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2007年,六朝松高档粉和低档粉的比例,从三年前的3∶7转为7∶3,大幅度减少无利可图的低档粉的生产。 另一方面,2006年开始,六朝松利用母公司维维集团资金雄厚的优势,开始在新粮上市、小麦价格最低的5—7月直接收购粮食储存,跳过了向中储粮购买这一中间环节,每吨省下60元的成本。2006年,六朝松直购了1万吨的粮食,2007年又收了2.2万吨小麦,仅此一项,2007年刚好省出130多万元,大大高于当年盈利。 但是,对于那些连大仓库也没有,流动资金本已非常紧张的小粮食企业而言,根本没有复制六朝松经验的可能,而前些年依靠贷款盲目扩张产能的大企业,更是岌岌可危。 2007年,岳邦真去河南出差发现,5年前建成、具有6万吨月加工能力的河南金苑面粉厂,现在每月的产量只有2000吨,非常困难,“估计很快就得关门”。 经过这么一圈调查我们发现,整个食品产业链中,中间环节都是价格上涨的被动接受者和利益损失者,那么原料生产源头又如何?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