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商何以应对打折后遗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1:00 北京晨报
由万科引起的打折降价风潮快速席卷全国,在全国上下“降”声一片、大众拍手称快的时候,降价前买房的“老业主”却在叫苦不迭——前一天买的房一夜之间贬值……目前,北京几个打折幅度较大的项目“老”业主已在网上讨论如何寻求补偿,一时间,“退房”、“退订”、“索赔”、“降价补偿”的呼声此起彼伏。朱江/漫画 优惠促销触动老业主利益 开发商何以应对“打折后遗症”? 认定价格欺诈 业主要讨说法 从去年年底持续到今年3月,北京很多楼盘采取较大幅度的打折销售,如果在这些打折变相降价项目前购房的业主均要和开发商要个说法的话,北京楼市打折后遗症可能会集中爆发。据了解,对开发商降价行为不满的业主涉及多个项目,波及全国。一些业主高位被套,“退房”、“补差价”等类似事件在各地房地产市场中频繁出现。 虽然战火由万科引起,但在京城,折扣最大的并不是万科,而是位于京石高速方向宛平出口的沸城。沸城打出了“一次性付全款八折”的促销政策,均价每平方米10020元的房子折扣下来每平方米8000元出头。虽然销售人员再三强调打折房是特定的楼层和户型,但仍让“老”业主心生不满。 对开发商降价举措不满的还有京城西三旗某楼盘业主,该项目业主在网络上集体声讨开发商,希望开发商就降价事件给老业主一个说法。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业主在深夜时分联系记者,说:“只想开发商能对降价事件作出正面回应;对3月1日前购买高价房的业主做出车位或者物业费的补偿;购买此项目作为第二套房的业主希望能够无条件退房。” 做了不到两个月的成都万科魅力之城的业主,近日都感到很不爽:魅力之城的销售价格从此前的均价每平方米5700元,降至4400元,总价从50万元跌至40万元,房屋价值缩水20%!于是,成都万科魅力之城的部分业主要求万科补偿因房价下跌造成的差价损失。 …… 业主们,尤其是刚刚购房就遭遇降价的业主们都认为开发商在价格上涉嫌欺诈,欺骗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希望开发商能给自己一个说法。 “琢玉”得民心 开发商压力大 就在北京购房者刚刚探讨其购买的房子出现打折销售对其造成的损害如何补偿的时候,万科就开始在深圳以实际行动进行了回应。 近日,深圳万科推出了“补偿”降价前购房业主的精装修优惠活动“琢玉行动”——3月新开盘均价下降了3000元/平方米,原购买毛坯房的业主在只需付300元/平方米的价格就可以获得和样板间一样的1500元/平方米的精装修。对此,深圳万科公司有关人士却否认活动和降价补偿有关,“和调价无关,只是深圳万科推出的给业主提供附加值的活动。”她强调,“每年万科都会给客户提供增加附加值的服务,这只是今年万科启动的增加附加值活动中的一项,而且也不仅是万科第五园一个项目推出,其他项目也会陆续推出。” 北京万科有关负责人称,北京万科暂无此类优惠活动计划。 无论其他开发商是否会仿效万科此举,但深圳万科的“琢玉行动”已经为万科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任。 万科补偿行动刚刚拉开序幕,就已经有开发商跟着做出响应。3月13日,东莞市南城区一个楼盘开发商宣布将对去年11月份以6800元/平方米高价买入该楼盘的50多名业主给予4.5万至9万元的“回赠”补偿——今年2月份,这个楼盘的均价暴跌到4300元/平方米。 开发商“补偿”业主的举动引来了同行的热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认为,无论万科承认与否,其实“琢玉行动”就是变相补偿原来的业主。此举势必对降价成风的深圳、广州楼市造成重大影响,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将因万科的这一举动而承受压力。 而北京一些面临销售困境、正在犹豫要不要推出促销活动的开发商显然颇受震动,“看来我们的促销活动还要慎重。”更多的开发商则感叹,“万科要害死大家了,先是降价,后又主动补偿。如果北京的市场一时半会儿不能回暖,我们怎么办?” 有房地产业内人士担心“补差价”这种企业个体行为会演变成行业风气。在目前不少买高价房的购房者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集体索要差价的事件,将给开发商的资金链带来极大的冲击,并在市场中形成恶性循环。 策略要调整 购房需慎重 虽然商务部长陈德铭12日透露,去年有高达800亿美元热钱流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大量热钱的涌入,显示外资仍然看好中国楼市的后市,虽然目前中国各地的房价呈下降趋势,但在外资追捧下,房价大跌的可能性不高。但目前全国楼市的降价风潮已经坚定了众多购房人的观望心态,也影响了开发商的信心。 专家认为,有必要给地产开发商提个醒:万科不断深化的降价行为与其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对房价走势的影响、对同行业内其他企业销售策略的影响已经产生,其影响还可能因为市场要素的互相作用而进一步深化,进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事实上,万科的举动会令市场上出现更多的跟随者,此事应引起开发商们的重视,应小心应对乃至调整楼盘销售等企业策略。 专家也提醒广大购房人:投资理财要讲究方式方法,但凡投资都会有风险,房产投资也不例外。在当下房地产市场投资功能被不断强化的背景下,购房人一定要谨慎入市,防范不必要的投资风险,并非每个购房者都能够受此“优待”,“补差价”也不可能成为楼市的普遍现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