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茅于轼:进一步改革还要靠企业家(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6日 15:03 中国经营报

  公平地赚钱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中国经营报》:但企业家毕竟是强势群体,在谋求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今天,强调这一点是否更为重要?

  茅于轼:必须指出,认为企业家是剥削者是陈旧的观点。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并经过计量经济学对事实的客观检验,证明了在一个平等竞争和自由选择的市场上,各个参与者从市场所获得的报酬等于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或者说,国民所得是按照要素对社会的贡献来分配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的。换句话讲,劳动者得到工资,企业家得到利润,出资人得到利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得到租金。这是一般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当然,如果不是平等自由人之间的谈判达成的交换就可能有剥削行为,或者虽然是平等自由人之间的协议,但是事后不履约,伤害了劳动者一方。例如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或者个体工人势单力薄,没有和企业家对等的地位,谈判时受逼迫、被欺骗等等。当然也可能发生另外一种情况,即工人们组织起来欺辱资方,迫使资方接受不合理的条款。这种情况也是发生过的。严重的时候造成企业倒闭,结果是两败俱伤。这绝不是理性人的行为,可是事实上人们失去理性是可能的。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衡量一个企业家的真正价值的标尺应该是什么?

  茅于轼:一个人如何能够知道他的行为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呢?现在最简单明了的答复就是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上赚钱。

  这个简单明了的答复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内容。我们暂且搁置一下它的理论根据,先从近200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在那里商人绝大多数是唯利是图的,老百姓主要是养家糊口,追求一个好生活,未见得都有建设祖国的远大抱负。但事实是他们比较顺利地发展了经济,形成了一个富裕社会。

  为社会做贡献是一个正确的目标,但它不能成为行为的指导,赚钱反而成为达到这个目标的指标。原因何在?因为这个社会太复杂,除了赚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告诉你,是否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我们常说,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只要努力为国家工作,就是有益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如果肥皂已经生产得太多了,你再消耗人力物力去生产肥皂,结果只能堆在仓库里,对社会不能产生丝毫的贡献,这种生产其实是浪费。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成千上万。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是否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就看是不是赚钱。所以赚钱就是为社会做贡献,没有例外,而是普遍规律。

  《中国经营报》:现在社会普遍呼吁的企业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该怎样理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茅于轼: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从狭义上来说,就是企业内部的管理,特别是对待员工的方式。资方必须做到不歧视、不超出法定的劳动时间、工作环境的安全、劳动保护完整、工人有工会组织、有平等谈判的机会和渠道等。此外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污染物排放的控制等。最近这种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被公众所接受,进而制订了国际标准,成为SA8000。出口商品要求有SA8000认证。有些人认为这是外国故意设置的贸易障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但其实对我国的劳动者是有益的。当然我们也不可能要求过高,因为我们终究还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过分地提高生活和劳动标准,反而会欲速则不达。

  从广义上说,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则包括对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义务。按照经典经济学的要求,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这一原则对于财富的创造而言显然是对的。但是人生的目的并不是创造财富(财富仅仅是手段),而是生活的乐趣和快乐,是避免各种烦恼。所以企业的责任也相应地有所改变,从利润最大化变为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负责任。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中国企业家与国外企业家相比,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还存在什么差距?

  茅于轼:与国外的企业家相比,我们的企业家还差得远。我们的企业多半只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社会如何则很少关心。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的运行环境恶劣,烦恼多多,官司不断,有时候还要应付黑社会的勒索,甚至于官员的敲诈。这种恶劣的环境多半是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就是因为企业不懂得其他企业是本企业的环境,自己又是其他企业的环境,连政府的行为也和自己的行为有关。当然这个结论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同样适用于政府自己。社会上各个部门共同负起责任来,大家的环境才能彻底改善。

  与市场经济道德相比,传统道德缺乏人与人的平等

  《中国经营报》: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有别于其他国家,传统的道德标准似乎正在受到冲击。

  茅于轼:市场经济既是法律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是讲诚信的、讲规则的、讲秩序的,而并非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可以为所欲为,不择手段。许多人以为道德是反功利的,其实不然。道德和自利并非水火不容。过去,我们只讲利他是片面的,今天一些人又只讲利己同样是错误理解了市场经济的涵义。事实上,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导致社会的富裕,他们是市场经济这枚硬币的两面。

  《中国经营报》:你所讲的“道德”跟传统道德有何不同,其在市场经济中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

  茅于轼:以道德为动力既能节约行政费用,也同样具有效率。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但也有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传统道德缺乏人跟人平等的因素,而市场经济恰恰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在市场制度的框架下,每个人的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利益,也要符合社会目标,有位权威的经济学家曾说:“一个人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工作,比他故意的为社会做好事对社会的贡献还大。”市场经济是反特权的,我们的经济正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克服各种特权。

  《中国经营报》:那么,在市场经济中道德与法律是什么关系?

  茅于轼:市场经济既要取“道”于“法”,又要取“道”于“德”。法律是试图把利益界限划分清楚,但有时纠纷靠法律不能解决,必须依靠道德。有很多行为虽然是一个错误,但不能认为是犯法,如开会迟到。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明确的利益划分,有一些财富就不能创造出来了。道德是没有社会成本的,而法律则是成本很高、非常奢侈的一种工具。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