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防止价格上涨接力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5:3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几年经济的两位数增长,劳动生产率提升等等高于GDP的增长,工资呈上升趋势是必然的。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也显示了工资上升的压力。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从保护劳工权益的角度做出的各项法律规定,使工资增长的预期加大。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通胀预期高的环境中,工资上升是通货膨胀的刚性因素。而在目前我们的通胀环境中,工资上升可能从要素成本和消费两方面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由于国内外的要素成本都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我们应该高度关注有可能推动通胀上涨的成本要素,包括国际市场高价格原材料价格输入型通胀和工资成本上升的刚性要素。

  防止成本因素的“接力效应”

  2008年上半年,由于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年初风雪和农历春节需求上升的临时因素,加上一些调控措施的周期并没有完成,CPI的数据应该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下半年,这些临时因素消失,调控措施到位,一些加大力度支持的农产品生产周期完成,特别是,紧缩的货币政策累积效应的显现,相信我国总需求拉动的通胀可能会得到控制。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要素成本上升拉动总供给带来的价格水平上升,可能会“接力”总需求推动的通胀水平的下降而成为主导通胀上升的新驱动力。特别是当成本拉动的价格水平上涨“接力”总需求推动通胀的时候,非常容易抵消我们正在采取的通胀治理政策组合的作用和效果,使人们觉得政策无效。当然,我们不是说半年以后再关注这些要素成本的上升带来的影响,因为这个“转接”过程,或者说“演变”过程,不会如此被清晰地划断。

  治理成本驱动的通胀,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治理输入型通胀的结论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可能并不成立。因为这个结论有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没有被满足,这就是“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全球大宗产品价格是稳定的,人民币升值对降低国内的PPI,进而降低PPI的传导压力是有意义的。但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特别是美元不断贬值,能源、粮食价格不断大幅攀升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只不过使这些进口产品的人民币计价有所下降,而不是价格的下降。如果国际价格继续上涨,按人民币计价的价格也会相应上涨。在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有诸多变数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这种相对价格的作用不仅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可能是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合适时机。

  比较可行的措施之一可能是刺激内需来吸收工资的增长部分。而贸易顺差减少增加的国内供给,可以使增长的工资的消费支出不至于推高价格。而因为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减少的利润,也有望在更大的市场规模中得到补偿。

  总之,从现在开始,在治理以总需求推动为主的通货膨胀的同时,有必要密切关注总供给拉动的价格水平上涨,提前制定防范措施,防止通货膨胀的“接力赛” 。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