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法兴案警示:危险的风险管理(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2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其三,重视日常监控或风险管理中发现的蛛丝马迹。从实务上讲,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可以用先进的方法进行量化和评估,但操作风险却很难用量化的方法去估测和监管。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密切关注一些细节问题,包括经常对冲账务、凭证不齐、附件缺失以及员工生活突然变得比较奢华等等。就法兴案而言,虽然科维尔刻意规避内部监控,但银行内部风控部门并非从未发现过异常之处。比如,法兴的会计、风险等部门在科维尔好几次超过风险额度时,就曾经发出过警报,但可惜的是,在科维尔制造虚拟的对冲交易之后,他们并没有深究下去或开展像样的内部调查。2007年11月,欧洲期货交易所曾针对巨额交易向法兴发出警告,但同样没有引起银行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另外,法兴银行在监控风险时,倾向于重点关注特定时间段的交易净头寸风险,对交易员的交易规模尤其是单边累积的规模重视不够,应该说也是科维尔得以蒙混过去的原因之一。

  其四,管理层面对下属机构或人员的巨额盈利及优异的业绩应当保持足够的警觉性。尽管科维尔作弊的手段很高明,但从银行风险控制的流程看,本案迄今为止仍有许多不可思议之处。按常理来说,会计或清算部门在结算资金时,不仅会核对银行内部的交易单据,还会收到交易对手的交割清单和交易所要求缴纳保证金的通知,并逐一核对交易时间、金融产品名称、交易金额及成交价格等要素项,完全一致后才能记账或划拨保证金。银行不良职员要篡改内部交易记录或许还能找到捷径,但想伪造交易对手和交易所的对账资料,难度应该是非常大的。一个合理的解释是法兴银行内部对科维尔的部分越权行为有可能是知情的。不仅如此,由于科维尔2007年大笔做空欧洲股票市场,并在当年底为银行赚取了高达20.3亿美元的盈利,因此,不能排除法兴内部有人乐观其成或者在巨额盈利面前丧失警觉的可能性。有趣的是,科维尔的违规问题实际上已经延续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在巨额盈利的掩盖下却一直未暴露出来;而从今年初到1月18日,仅仅相隔十余个工作日,由于赌错边诱发了巨亏,科维尔的丑行却迅速被揭发出来。这就难免引起了外界的许多联想。

  我国的金融创新应更稳健

  需要指出的是,在优良的业绩面前对潜在的风险丧失必要的警惕性,同样频频发生在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中。比如,在巨额投资收益面前对资产泡沫所带来的风险估计不足;在贷款高速成长的形势下,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认识不清;对揽储高手可能隐含的违规甚至不道德行为缺乏深入的了解;以及对表面上盈利率较高的企业不停地发放贷款,但对其财务真实性却明显重视不够等等。所有这些对金融机构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法兴事件再次敲响风险管理的警钟应当说是正当其时。

  最后,从银行微观经营以及政府部门对金融市场宏观管理的角度看,法兴事件给我们的经验教训都非常深刻: 那就是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巨大破坏性,无论企业还是金融监管部门都应当保持非常清醒的认识。尽管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对盈利的影响非常明显,但类似于衍生产品那样,可以因为一个人的交易而导致巴林银行倒闭,法兴银行全年的经营业绩化为泡影的典型案例仍然证明,金融衍生产品除了对冲风险以及成为套利工具外,其危害性也是极其巨大的。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炒家在抛售港元、抛空港股现贷的同时,大量应用汇率及指数方面的衍生产品(比如大规模买入认沽期权),对香港金融市场已经产生威力无比的杀伤作用。正因如此,我们认为,我国在推进金融创新时,步伐应当迈得更稳健一些,对相关产品的潜在风险应当估计得更充分一些。也只有这样,次按风暴和法兴银行事件才不会在中国重演,我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才能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本文不代表作者供职单位意见)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