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巨灾保险卡在哪里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00:50 金融时报

  实际上,无论是张青介绍的模式,郝演苏的角色定位,还是周俊华的共保建议,他们都提到了巨灾保险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即政府必须为巨灾保险建设提供一部明确的法律制度。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对于很多有关巨灾保险的基本问题缺乏起码的制度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巨灾保险的发展,因而巨灾保险在我国发展步履蹒跚也就不难理解了。

  财政补贴“杯水车薪”

  从世界范围看,无论巨灾保险采取什么样的模式,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政府支持。而这种支持要么是立法上的支持,要么是财政税收政策上的支持,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据了解,国家财政每年用于防损减灾的财政支出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已经从1978年的9.02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48.99亿元。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灾害频繁发生,倘若这些钱以直接补贴的形式发放给受灾对象,摊到每个主体身上则无异于“杯水车薪”。“而运用保险这样的金融工具,则可以使有限的财政资源的配置效应得到乘数放大。”据中国人保集团总经理吴焰透露,作为政协委员,他将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提交多份议案,而其中两份则是关于巨灾保险和运用保险放大财政资源配置效应的。

  吴焰告诉记者,通过保险机制,将部分用于防灾抗灾的财政支出转换为保费补贴,政府有限的财政资源配置效应得以乘数放大,受灾地区和群众可以获得数倍于财政补贴的保险赔偿,从而满足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据统计,中国人保承保的3043万头能繁母猪,各级财政仅投入14亿元补贴,而中国人保为农民提供了304亿元的风险保障。在部分省区开展的政策性农房保险,中国人保承保近2500万户,承担风险责任达到3300亿元。

  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保险机制对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吴焰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将更多的防灾抗灾财政资金转换为保险费补贴,利用保险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保障水平。“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增加自然灾害保险费补贴的范围,发挥财政补贴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提高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将更多、更广的自然灾害风险纳入保险保障的范围。

  政府协作“条条块块”

  在巨灾保险体系建立的众多羁绊当中,还有一个非常令人无奈的因素,那就是多个政府部门的合作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告诉记者:“今年这次巨灾发生后,中央各部门以及各有关省区在应对这场巨灾的过程中,相互间的协调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缺少整合条条与块块应对巨灾的综合性预案。从保监会和主要重灾区保监局公布的材料来看,此次巨灾造成的损失所得到的赔付不足1%,可见开展巨灾保险已显得十分重要,它也是应对巨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巨灾保险、再保险以及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国家支持的农业和巨灾再保险体系”。《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强调,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在这样的要求下,各部委不仅对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形成了共识,并且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作为我国的保险监管机构,中国保监会不仅对巨灾保险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还与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税总局等多个部门进行了讨论磋商。

  不难看出,作为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惠民惠农”制度,巨灾保险不可能单靠某一部门的一己之力建立起来。只有多个政府部门通过充分沟通并在细节上达成共识,打破已有的“条条块块”,从大局出发切实整合资源并加强协作,中国的巨灾保险制度才可能真正建立并发展起来。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