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消费启动将推升通胀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9:3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傅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在投资和出口未有明显下降的背景下,消费需求开始企稳。消费的启动有着深厚的背景,而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是中国经济结构变迁和近年来各项政策的结果。当前可供选择的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应坚定其反通胀的立场,稳定公众通胀预期;应适时管理总需求的结构;为应对紧缩可能造成的经济衰退风险,在坚定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同时,应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赋予更为积极的内涵,尤其是加大公共性财政支出的力度。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在经济增长峰值过后有所作为。

  近期,物价方面的最新数据和央行副行长易纲有关从紧货币政策的坚定表态将各界的焦点重新集中到通胀压力上。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滞胀一词出现的频率正在迅速蹿升。不过,侧重点有微妙差异:就目前形势而言,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大于通胀风险;而对中国,通胀的风险更甚于经济衰退的风险。这意味着,为了防止未必一定出现的经济增速回落,而放松紧缩调控是得不偿失的。有关应灵活考量从紧货币政策的呼声将暂时不会得到其想要的效果。

  那么,对今年的通胀形势到底应有一个怎样的判断?笔者认为,情况喜忧参半。好消息是,除第一季度外,全年的通胀率不会有一个加速上升态势;但坏消息是,即便是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所回落,通胀压力可能不会在今年结束,这意味着要想在短期内把通胀率降下来也是不现实的。

  判断通胀形势的前提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分析框架。综合来看,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通胀视角。

  其一是供给面冲击型通胀。这在国际国内两个方面都有体现。国际方面,石油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高企对国内物价的稳定肯定是有影响的。让人产生联想的是,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是造成发达国家滞胀的重要原因。不过,更多的关注来自国内。恶劣天气在短期急剧减少了农副食品的有效供给,并将造成一季度CPI的暴涨。然而,冰雪天气不会改变通胀的基本走势。笔者曾撰文指出,从宏观调控的角度,不应对短期物价异常上涨反应过度。

  其二是成本推动型通胀。当肉价上升时,不少观点认为饲料价格的上涨是主因。在今年1月份PPI和CPI双双创下新高之后,成本推高物价的担忧进一步加剧,并认为长期以来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向下游传递的通道开始真正打开。笔者不赞成简单将物价上涨归结为成本的上升。成本又因何上涨呢?目前,我们找不到原材料供给显著下降的证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说,成本推不动通货膨胀。

  其三是需求拉上型通胀。与以上两种视角相比,这个理论具有更多现实意义。不过,我们应该进一步分析总需求的构成部分在通胀压力上升中的具体作用。这里的一个判断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在投资和出口未有明显下降的背景下,消费需求开始企稳。在宏观经济中,消费通常是一个较为平滑的数据,消费一旦启动,将会带来一个较长时间的影响。这基于以下几个判断。

  首先,总需求中的投资部分并没有在此轮通胀中发挥主导作用。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4.8%,比2006年略高,但低于2003、2004和2005三年的平均水平。从相对贡献上来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七年来首次低于消费的贡献度。这在我国历次通胀周期中是不多见的,此前,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推动通胀的最为活跃的因素。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