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供求关系逆转要求提高再融资门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02: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除非重塑投资者对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的信心,再融资急剧扩张所带来的利空影响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这其实牵涉到再融资条件、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变革。

  这首先牵涉到再融资的门槛问题。门槛过低所导致的再融资规模无序放大是引发投资者担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公告中,对资金用途并未进行详细披露,只是表示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这种公告本身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再融资条件的过于宽松。在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再融资有长达10多年的时间间隔、对投资者的回报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等严格限制,而上市公司详细列出计划投资的项目,赢得投资者的支持只不过是最基本的一步。但就是这个最基本的门槛,似乎也在被我们的上市公司忽略。

  从时间间隔上来看,中国平安在去年3月份才完成A股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在上市不到一年,在它尚未给投资者带来实质性回报的情况下,就匆忙推出多达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相当于它IPO融资规模的4倍。而浦发银行60亿元次级债的再融资刚刚发行完毕,就传出它要再融资400亿元的消息。门槛过低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巨大动力。这种大规模的再融资计划对股市供求关系所带来的逆转效应是明显而强烈的。

  2006年5月7日,监管部门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强化了股票发行的市场化机制,突出了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的要求,有利于维护既有股东的利益,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资金的动态供需平衡。但同时,取消了配股前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的限制,仅要求最近3年连续盈利,并将过去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从10%降低到6%。正是从此开始,再融资规模急剧扩大。从当时办法出台的背景来看,由于流通股少,市场供不应求现象突出,倘若不增加供应有可能导致股市因持续暴涨而累积泡沫——随后的股市行情证明了监管层的先见之明。

  但是,在目前新股发行、再融资、限售股解禁等因素促使市场供求关系逐渐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再融资门槛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否则,我国股市就可能因供应量的急剧扩大而陷入长时间的低迷状态。

  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应该作出更严格的规定,不仅要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还应要求它对投资者的回报达到一定标准,并且,应拉长再融资的时间间隔,防止频繁的再融资行为导致市场压力急剧扩大。同时,应加大再融资资金投资项目的透明度,对于因改变项目或项目终止而闲置的资金,应该设立“退还”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上市公司因成本过低盲目扩大再融资的现状,重塑投资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