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供求关系逆转要求提高再融资门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02: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再融资门槛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对于再融资,不仅应要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还应要求它对投资者的回报达到一定标准,并且,应拉长再融资的时间间隔,防止频繁的再融资行为导致市场压力急剧扩大。同时,对于因改变项目或项目终止而闲置的资金,应该设立“退还”机制。

  ⊙魏也

  从中国平安浦发银行,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计划成了引发股市下跌的导火索。监管层批准新基金发行带来的利好影响,被浦发银行400亿元增发的传闻轻松化解,股市再次向下调整。投资者对再融资的畏惧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承受能力的脆弱。

  中国股市本来就已经深受美国次债的影响,加之巨量限售股解禁、新股发行带来的压力,使它对再融资的扩张日益敏感。仅以再融资为例,2007年,我国共有188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再融资,实现募资约3657亿元,超过2001至2006年六年间的再融资总额。除此,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提出再融资计划。而今年前两个月的再融资计划就已经达到2600亿元!

  投资者对再融资急剧扩张的担心,并不仅限于再融资对股市供求关系的逆转,更在于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与投资项目选择的失当。从以往的大量实例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闲置现象严重。华泰证券研究所的一份统计结果表明:以剔除PT类和金融类公司为样本,2001年中期平均每家公司闲置资金数为3.11亿元,同期,沪深两市共有10家上市公司资金闲置数额超过了20亿元。这种情况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

  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就不能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这是投资者近期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屡屡用脚投票的根本原因。再融资的资金使用效率之所以低下,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投资项目的选择失当。好的投资项目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能提到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但是,许多上市公司在选择项目时,盲目跟风现象严重,跟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滞后性,往往在当时看来非常好的项目等建成开工生产,又面临同类产品过剩的尴尬,使前期投资付诸东流。

  二是再融资资金用途的改变。许多上市公司所承诺的项目,在实现融资计划后常常改变资金用途。以2007年为例,公告变更募集资金项目投资计划的上市公司有81家之多,变更绝对额度超过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0家,占到总数的50%。上市公司为了顺利实现再融资,往往拿出一个看起来非常亮丽的项目投资计划,但等到再融资完成,却又将资金投到其他项目上去。这种随意性是导致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不少上市公司在实现再融资计划后,要么融资太多,远远超过了项目投资需要,要么原项目已经被新项目替代,造成了大量资金的闲置。因此,不少上市公司争相委托理财(2007年以来,上市公司涉及委托理财的业务公告总金额高达123亿元,远超过2006年的总金额57.67亿元)。在去年新股申购中,这部分资金也显得非常活跃。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以后出现轻率使用、挥霍浪费、盲目投资问题,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被大股东侵占。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