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因短期物价暴涨改变调控节奏(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09:2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宏观调控本质上不是要熨平任何一次异常波动。一般而言,货币政策要在3-6个月才能发挥作用,因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短期的,那么货币政策的过度反应将会造成矫枉过正的“超调”风险。 从全年来看,紧缩的货币政策当然是全年的主旋律,不过,即便是未来再次加息,也不能理解为是对近期物价上涨的反映,而应该理解成基于未来通胀压力的考量。实际上,就金融的角度,应保证物价上涨部门的资金需要,而不是通过紧缩对它们的生产构成打压,以便配合灾后重建。 适时强化微观调控 虽然,最近的物价上涨是异常的,但也可能通过强化通胀预期而使得这种影响固定化。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因短期因素所导致的物价上涨长期化的趋势。笔者认为,当前最主要的不是启动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而是应加强更为灵活的“微观”调控。 对于一看见物价上涨就建议紧缩货币的人来说,错在误把宏观调控手段当作微观调控手段来用了。最近物价的异常上涨主要集中在微观领域里面,正确的调控手段应该是微观的。比如,尽快疏通运输渠道,降低农副食品城乡流通的各种成本,降低农贸市场的管理费用等等。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农副产品短缺,而是运输问题。这些措施已开始启动,笔者建议应该加大力度。必要的时候,应该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甚至对运输和农户实行价格补贴,鼓励将供应和需求更好更快地匹配起来。 我们应避免宏观调控的“微观化”,也要避免微观调控的“宏观化”。全局性的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应该诉诸于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尤其是货币政策手段,而对于诸如恶劣天气造成的短期异常波动,微观手段显然更具有针对性。从这点来说,微观的归微观,宏观的归宏观。 物价管制应尽快解除 与建议紧缩调控相比,一个更危险的政策工具是更加严格地实行价格管制,并使其长期化。此前,为保障物价稳定,政府启动了临时性价格管制,管制的范围从能源和公用事业拓宽到部分食品部门。现在,果蔬价格上涨迅猛,价格管制有进一步向这个领域延伸的信号。 价格管制不应过死。从稳定通胀预期角度看,临时性价格管制是必要的。从经济学的角度,价格管制一旦启动,就将面临长期化的风险,除非在管制期,政府能够鼓励供应或者寄希望于需求有所下降。现实地看,我们很难预期消费需求会有所减少。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消费需求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在2007年11.4%的GDP增长中,有4.4个百分点都是由消费贡献的。其实,让消费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因而,为抑制物价上涨而压制消费需求是不现实的。供给方面,物价管制也抑制了扩大生产的积极性。 因而,应该将价格管制限制在物价异常上涨方面,这样,在异常波动消失之后,市场价格将回落,价格管制也就可以顺势解除。如果价格管制超过了异常波动,那么,即便异常波动结束,物价管制还是无法解除,因为市场价格仍会高于管制价格。这一点不得不防。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供职于央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研究处,本文为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立场无关)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