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春运受阻反思铁路融资体制改革(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03: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铁路的发展速度之所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原因在于建设资金缺口过大。以“十一五”为例,要完成新增线路17000公里的规划,投资规模达12500亿元,每年投资都在1000亿元以上。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仅靠铁路部门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据估算,铁道部目前每年仅有200亿元可用于新增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若再加上国家开发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300亿元,每年不过500亿元,建设资金缺口每年高达500亿—800亿元。

  这么大的资金缺口,只有依靠社会资本才能解决。因此,必须放开社会资本,让其参与铁路建设。铁道部也早在2005年,宣布在铁路建设、铁路运输、铁路运输装备制造、铁路多元经营四大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但迄今为止,地方和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不高,据统计,2000年至2004年,铁路全行业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700亿元,其中吸引的地方政府和路外企业投资仅占8%,首条民资参建的浙江衢常铁路也在2007年9月才竣工。个中原因,有铁路的规模效应与民营资本的非规模性、以及铁路实行的政府定价机制与市场调控的矛盾等。比如,以目前的投资铁路建设价格计算,新建1公里铁路在一般路段需上千万元人民币,在特殊路段则高达上亿元人民币。从我国民营资本发展的实际状况观察,还鲜有具备几百亿乃至几千亿资本规模的单家民营企业。但主要的,是铁道部给开放加了个前提,即“政府主导”,也就是铁道部要控股。

  中国的铁路体制是政企不分,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作为铁路运输企业,虽然分别为一、二级法人,但并不真正拥有法人财产权,企业不能以其拥有的法人财产独立地在市场活动中自主决策、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营主体,整个国家铁路系统内部基本上是下级铁道部门向上级铁道部门负责,大多数的生产经营决策出自铁道部,财务清算制度也由铁道部说了算,因此,铁道部才是真正的唯一的经营主体。但它又是全国铁路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市场规则、行业政策的制定及监督。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必然会导致政府与企业间的权责边界不清,使得铁路运输在行业内不存在相互竞争,企业普遍缺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动力。从而,民营资本即使进入铁路,也会淹没在行业巨大的资本存量和增量中,使其在股权结构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对决策的形成基本没有任何影响。另外,在合资铁路建成后,由于车辆、调度要铁道部统一管理,而为了竞争,铁路方面总是优先保证国铁的利益,再加上不尽理想的回报率,这些都遏制了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热情。

  所以,铁路要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首先应解决政企不分问题,铁道部要与各铁路局、铁路公司脱钩,成为纯粹的监管部门。其次,各铁路局、铁路公司作为铁路企业应引入社会资本,改造为多元主体共同出资的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如果不能斩断政府与企业间的“父子”纽带,不能将国有企业改造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就不可能存在平等交易和公平竞争。

  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垄断行业,今次由雨雪导致的春运瘫痪充分暴露出了铁路体制的不合时宜。打破铁路的行政垄断,改革投融资体制,促进竞争,进而加快铁路的发展,这不仅是应对春运的需要,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耽搁不得。(作者系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