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春运受阻反思铁路融资体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03: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此次春运的大面积受阻,固然是由恶劣天气引起,但也暴露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应对危机能力脆弱的问题。截止到2006年,我国人均铁路长度不足6厘米,但却要承担着全球约24%的铁路运输。因此,必须打破铁路的行政垄断,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快铁路的发展。

  ⊙ 邓聿文

  每年的春节,如何将逾二十亿人安全地运送出去,是一个让社会揪心的问题。今年春运刚开始,因我国南方多数省区遭受五十年一遇的恶劣雨雪天气,致使春运几乎陷入瘫痪状态,特别是在我国外来人口集中的广州市,火车站滞留的旅客已超过20万人。

  此次春运的大面积瘫痪,固然是由恶劣天气引起,但也暴露出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应对危机能力脆弱的问题。尤其是铁路的投融资体制,到了必须痛下决心进行改革的时候了。

  目前,铁路的最大问题是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大落后于民航和公路。尽管这些年我国铁路也以每年1000多公里的里程延伸,而且进行了六次大提速,并开通了部分线路的动车组,但总的来说,铁路的运输能力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路网整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干线、部分地区限制型运输矛盾突出,季节性运输能力十分紧张,而且还在不断加剧。截止到2006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总长还不足8万公里,占全球铁路总长度约6%,人均铁路长度不足6厘米,仅相当于一根香烟,但却要承担着全球约24%的铁路运输。因此,说中国的铁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也不为过。这次春运瘫痪的直接原因是恶劣天气导致一百多列火车停运,但如果我们多修几条南北大动脉,旅客也就不至于在阴冷的雨雪中滞留了。

  解决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就在于加快铁路建设。美国在1880年至1890年的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曾创造了一年铺设一万多公里的铁路建设奇迹,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平均年增长率只有1.4%,即使按照铁道部的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建铁路17000公里,年均3400公里,算得上是令人振奋的“大提速”,但这样的年均建设里程,也不到美国当年年均建设量的1/3。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