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世界经济减速 国内物价可能反转(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22:54 中国财经报

  世界经济减速的后果

  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世界经济明显减速,首先会极大地消弱消费需求,尤其是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这是因为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较高,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家。美国经济一旦出现大的问题,消费者捂紧钱袋,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并且其负面效应扩散到全世界,必然波及中国外贸出口。

  其次是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很强的新兴经济体面临出口冲击和外资流入减少问题。

  最后是因此而引发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下跌。尽管美元贬值会发生反向作用,但是如果需求减弱对价格的打压力度超过了美元贬值所引发的通胀力度,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势必相应跌落。比如石油价格就有可能回落到70美元/桶以下水平,几乎所有的初级产品价格都会跌去三分之一。

  而人民币的加速升值,又会在减弱中国出口需求的同时,降低进口成本,进一步加大国内价格走低压力。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强大的输入性通货紧缩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明显减速和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对中国物价所产生的降温效应与我们正在实施的反通胀措施效应相叠加,特别是如果反通胀力度过大的话,就有可能导致通货紧缩的卷土重来,引发物价形势的根本性变化,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形势将让位于通货紧缩。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示美国经济有可能出现严重衰退,世界经济存在明显的减速风险,以及物价形势的全面性逆转,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马上就会发生。如果世界各国齐心协力,措施得当,也有可能避免糟糕局面的出现。但是,中国的调控部门,一定要重视风险的存在,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未雨绸缪,及时防范,尤其是避免反通胀过头。

  调控部门的防范措施

  坚持人民币升值的自主性、可控性和适度性。这里最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的适度性。现阶段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对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利大于弊。不仅能够提高中国财富收入,还可以减轻国内通胀,抑制资本流入,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入。但是其升值速度不能太快,升值幅度不能太大。否则好事就变成了坏事。所以今年内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控制在8%左右,无论如何不要突破10%,即人民币兑换美元不能超过6.5:1。

  从紧货币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要掌握节奏。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总体规模的扩大,所需要的贷款总量也要随之增加,仅仅保持上年的总量规模无疑是不够的。从紧货币政策也要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政策的着力点是挤压资产泡沫,如股市泡沫、楼市泡沫等,多种措施阻断流动性过剩诱发资产价格泡沫的渠道,但不能因此损害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鉴于中美之间利息差距的明显扩大,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在保持贷款总量适度增长的同时,减少年内的加息频率,甚至可以考虑停止加息,以等待世界经济局势的明朗。在此期间,解决流动性过剩主要依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避免企业存量资金的使用成本过重,造成经济的过度震荡。

  出口关税的重新调整要谨慎。考虑到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越来越大的下行风险,以及我国已经连续多次调整了出口关税,并由于已出台措施效应的滞后性,2008年上半年以观察为主,暂时不宜出台新的调控措施,要给予一段消化时期。否则,有可能出现恶化的外部出口环境与内部更大力度抑制措施撞车局面,导致外贸出口的硬着陆。

  做好理顺基础产品价格的预案准备。主要是制定一些产品价格的向上性调整预案。包括能源价格、资源性产品价格。如理顺电煤价格、解决成品油价格偏低问题、开征燃油税、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等。如果今后真的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迹象,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出台上述价格调整方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对冲价格大幅下跌压力,避免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积极开展新领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历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中国出口力度相应减弱的情况下,保持中国固定资产的相应速度,不使其急剧回落便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并非无所作为。我们要在扩大对食品、服务等领域投资的同时,还要针对潜力极大的环保需求,大幅度增加对环境保护产业的投资,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开展污染物的转化,生产出更多的清洁水、清洁空气、更安全的食品来,在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环保需求的同时,为我们的资金和劳动力寻找新的出路。这应当成为启动和扩大内需,应对世界经济减缓、甚至衰退的一个重要方面。

  提高全体国民的福利水平。要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应提高全国城乡居民福利水平。如缩短劳动时间,扩大就业规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企业工作条件;加大扶贫力度,建立涵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职工工资,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国家在医疗、教育、文化方面的公共支出,扩大廉租房的建设规模等,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切实有效促进国内需求的扩张。

[上一页] [1] [2]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