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国经济衰退 中国能否自处(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7日 11:56 经济观察报

  美国财政上的减税,货币上的降息,是美国政府能够使用的比较常规性的武器。由于更多次贷的利率将在今明两年内由固定利率转变为浮动利率,次贷危机可能放大,降低利率主要还是针对次贷市场可能出现的危机放大的现象,是一种救灾措施。而财政措施针对的是失业,让企业有更多的活力,减税对企业来说是为了刺激就业,对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还房贷。

  虽然针对性很强,但能否起作用还很难说清楚,而美国政府没有别的选择。虽然也有非常规武器,就是加大赤字开支来补贴买了房子住不起的人。但是这个政策正在讨论,还没有起步。因为今年正是大选年,给予选举经费的人主要是富人,突然提出赤字财政补贴穷人,得罪不起那些富人,所以在现在大家能够拿出来的都是常规武器,而且都是讨好大众的武器。

  解决次贷是解决富人的危机,如果是赤字开支补偿穷人,这解决的是穷人的危机,但是得罪了富人,这是美国社会阶层和选举造成的一个特殊现象。

  经济观察报:近日中国股市大跌,有些人相信中国的市场仍然在“彼岸”,美国次级债危机不会对中国市场有太大的影响,果真如此吗?

  金岩石:如今亚洲地区从1997年经济危机的中心,变成了2007年次贷危机的外围,这样就有两种解读,我认为两种解读都是对的。

  第一种认为,危机会影响亚洲,包括中国。因为经济中心发生地震,外围当然会受到影响,这是悲观的判断。

  第二种是乐观的看法,就是亚洲地区将是短期震荡,中长期受益。亚洲在前期会有震荡,但是次贷会引起中心危机的资金抽逃,中心地区的资金出逃就往外围跑,跑到亚洲,意味着亚洲可以从中长期的经济成长中获利。

  陈兴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个问题比原来想象得要大,比官方给大家所讲的大,比资本市场对它的预期要大。当这种预期形成以后,原本一个中等规模的问题,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大规模的问题。中国股市的反应是正常的,个体不理性导致恐慌,势必也会引起股市的大跌。

  对中国股市来讲,隐忧还是泡沫化。也许明后年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如果美国经济受到次级债的影响。中国的股市其实一直都是自我强化的,如果遇到刺激,或者投资者所期待的回报率得不到实现,经济增长达不到预期,股市泡沫就会破裂。

  经济观察报:在判断2008年的全球经济时,很多投行人士将中国看作一个稳定因素,认为即使美国衰退,中国也将保持高速增长,如果美国经济衰退了,中国会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吗?

  金岩石:这个判断是对的,中国在2008年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且是惟一的火车头。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第一,从资本层面来看,外资大量涌入。现在全球的资金没有地方去,肯定往中国跑,挡都挡不住,因此中国的股市就不会担心大幅度下滑。

  第二,从实体经济上来看,贸易肯定受到影响,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的肯定是贸易,但是货币因素永远是一把双刃剑,这意味着有人受害就肯定有人获利,获利的是我们的进口商品、进口工业品、进口原材料和进口食品,这些东西使更多的人富有了。对贸易的影响我认为利大于弊。

  第三个层面,货币升值已经变成了几乎是惟一的选择。我预计人民币不仅会继续对美元升值,也对其他主要货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成为趋势,所以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

  陈兴动:这要看我们怎样来界定中国的GDP增长。1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中国GDP增幅为11.4%,按照我的预计,真实的数字应该在13%-14%。如果中国经济2008年的增幅低于8%的话,就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衰退。虽然很多专家都在说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实际上是制度独立而运行并不独立。

  如果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会使美国经济增长下降,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并对中国出口造成影响。由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中国对外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旦美国居民的消费因次贷危机蔓延出现急剧滑坡,必然会对中国国际收支产生较大的冲击,导致中国相关企业效益下降,拖累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放缓。

  2006年,中国贸易盈余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2007年出口的增长速度为19.8%-20%,这个数字为3.8%;如果今年出口增速降至16%,我预计今年贸易盈余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会跌到1.7%甚至0.5%。

  所以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经济失衡需要国家做出努力和政策调整,需要所有国家共同的努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本轮的全球经济失衡不是哪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做出调整的,也不是哪个地区可以单独完成的,必须全球进行协调。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