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在遏制过热与避免超调间寻求平衡(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04:0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尽管通过产业升级对出口结构优化是既定的政策目标,但遗憾的是,当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结构尚无法容忍出口需求大幅度萎缩。对出口依赖的根源在于消费拉动内需增长依旧乏力,刚刚公布的2007年宏观经济数据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8.9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6.8%,增幅提高了3.1个百分点,但是与庞大的GDP总量相比,消费支出的比重只有36%左右,大大低于7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而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多数国家居民消费率一般应达到60%左右,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

  既然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无法达到理想状态,那么维持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只有依靠投资和出口。而数据显示,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负面效果已经非常明显。去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年初制定的18%的目标。由此可见,在消费需求暂时无法获得实质性提振、投资需求的过热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出口需求对于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事实上,近期业界对于中国经济在内外部双重因素作用下,由于政策超调而导致“硬着陆”的担忧已是越来越多。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昨天新闻发布会现场,针对有关记者对于海外经济衰退影响的提问,谢伏瞻如是回答:“对于短期的汇率政策、利率政策,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时段、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以及世界经济的变化来适时适度调整”。显然,相关政策当局将因时因势微调政策工具的导向性含义,已经是跃然纸上了。

  因此,面对刚刚开局的2008年,在秉持“从紧”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决策部门对于具体的政策工具选择将越发强调技巧性。

  笔者对此有两方面的判断:其一,加息作为常见的紧缩政策工具已经陷入到边缘化的境地。其理由有两个:在中美利率水平已经出现“倒挂”现象后,继续拉大中美利差将激励热钱的流入,增加流动性过剩风险;持续的加息政策对经济紧缩效应已经开始接近临界点,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显示,调控部门很难准确把握加息力度是否会导致“超调”,正所谓“过犹不及”。

  其二,“窗口指导”、数量型工具和汇率政策将成调控工具的主角。以行政性的“窗口指导”与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数量调控工具,能发挥“精准打击”的调控作用,同时避免总量调控政策导致的“误伤”问题;人民币加速升值已是必然趋势,这不仅是中国生产效率提高的内在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缓解贸易摩擦、减轻国内通胀压力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有效的总量调控政策工具。

  综上所述,2008年中国将不得不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如何在遏制经济过热趋势与避免超调间寻找一个可靠的平衡点,将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作者为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评论员;经济学博士)

[上一页] [1] [2]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