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遏制过热与避免超调间寻求平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04:0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马红漫 2007年的宏观数据与现实经济最大的差异不在中国内部,而是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走势。内外部经济形势的“热与冷”和政策方向的“紧与松”,出现了明显逆向而动的特征。面对刚刚开局的2008年,在秉持“从紧”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决策部门对于具体的政策工具选择将越发强调技巧性。 2007年全年宏观经济数据昨日公布。初步核算显示2007年全年GDP为24.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了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而CPI全年涨幅则达到了4.8%。 尽管最终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基本在市场预测范围之内,但是对照年初相关政策目标看,最终结果与当初预期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年初对于GDP的增长率目标是8%,而对于CPI的涨幅调控目标则是3%。因而单纯从数据的对比看,最终实际经济的运行状况超出了之前的期望范围。这显示出宏观经济运行存在“偏热”的迹象,结合近几年的动态趋势看,宏观经济状况则呈现出“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可能性。 面对数据对比得出的结论,似乎能够轻松判定未来宏观政策的方向选择,那就是继续秉持紧缩性的政策导向。尽管这样的政策方向在大趋势上是准确的,但是在具体的政策工具和调控力度选择上,现实经济的复杂性要远远超乎于简单的数据对比。宏观数据虽然描述了客观的经济状况,但是过往的数据与现实动态的经济状况之间往往会存在偏差。由于时滞效应的存在,宏观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在未来数月后才能够显现,因此,在根据过往数据进行政策判断时,同时也必须要依据现实经济状况进行重新评估。 2007年的宏观数据与现实经济最大的差异不在中国内部,而是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走势。在海外经济方面,美国的次贷危机可谓“跌跌不休”。尽管美联储刚刚意外降息75个基点,但在美国国内,有关经济衰退的判断俨然已成共识。而与海外市场的“衰退”和“救市”氛围完全不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却已然力求遏制“过热”趋势,“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猛烈的政策工具已常态化。 可见,内外部经济形势的“热与冷”和政策方向的“紧与松”,出现了明显逆向而动的特征。但是,海内外的经济关系并非是割裂独立的,中美之间的庞大经贸和资金往来,正是密切联系双方经济趋势的纽带。近期全球股市行情的联动和循环暴跌走势,就印证了各个经济体间相互传导的密切程度。由此,当经济关联性遭遇到迥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一系列的疑问就油然而生:美国经济衰退必然会引起中国出口需求的减少,如果再加上紧缩政策的作用,是否会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产生负面影响?如果美国经济真的步入衰退期,股市随之走熊,那中国资本市场能否独善其身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