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政策为何要从紧(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00:12 市场报
如何落实从紧货币政策 记者:具体来说,应该如何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呢? 夏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首先必须适当加快人民币的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包括浮动范围的扩大。这是毫无疑义的。 在具体的实施中,政策工具无非是数量手段(存款准备金等)和价格手段(利率)。2008年从紧政策的调控实施,从数量手段看,除去准备金制度、央行票据外,特别国债与特种存款将是可新选择的手段。到2007年12月25日,准备金率提到14.5%,尽管达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最高水平,但仍然不意味就没有上调的空间了。所以,只要有必要,一系列数量手段仍是有空间的。 在利率调控上,一方面要看到维持居民存款正利率,是稳定物价预期、稳定市场运行最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不能简单套用利率平价理论,必须密切观察外汇管理政策的效应等因素。应该尽快通过对冲与调控,推高货币市场利率,这非常有助于紧缩银行信用和资产规模,从而紧缩企业资金来源中非信贷的渠道。这同样是有利于确保从紧货币政策目标的实施。否则的话,仅仅在限制贷款规模上下功夫,结果仍是事倍功半。 记者:控制信贷只是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治标之策。那么,如何在采取治标之策的同时不伤及经济根本? 樊纲:我相信货币当局会防止贷款大起大落对实体经济的过度影响。但同时,我也认为现在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了,企业也可以更多地利用各种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方式,又可以将社会资金引向实体经济。比如我们过去都忽视了直接股权融资的方式,此外债券市场也需要发展。 从紧政策应掌握好“火候” 记者:不久前,央行有关人士提出,要尽可能避免矫枉过正而导致的超调,避免给下一次危机埋下导火索。请问从紧政策应怎样掌握尺度? 夏斌:要考虑到2008年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的2007年结构调整政策的效应,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确实要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防止因矫枉过正而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事实上,这样的怪圈不仅在我国过去出现过,国外也曾发生过。“9·11”事件之后,为刺激经济复苏,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普遍实行了超低利率政策,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下调到1%。结果,稳住了经济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也汹涌而来。5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的房价上涨了一倍,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原油期货价格也纷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因此,这次货币调控,方向毫无疑问是紧缩,但具体操作上,要适时、适量,讲究动态性,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 展望 记者:请预测一下2008年中国的经济走势。 樊纲:如果不被各种泡沫后的危机所打乱,中国经济还可持续10年至20年的高增长,因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还在,如资本、外贸、储蓄增长。制度改革还有空间,可以释放大量的生产力,教育和科技投入的效果正逐步显现,中国企业开始进入了能够创新的阶段。但前提是不发生严重的经济波动以至经济危机。 夏斌:只要中央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有可能出现与去年不一样的外部不确定性,和其他结构调整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把握好这两条,然后在每一季度相机抉择,动态地而不是静态地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整个中国经济的走势,仍会是有惊无险的一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