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07:0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何看待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对话三位经济学家) 贾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魏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李霞 ●财政收入年增幅约为GDP两倍 ●减税让利政策进入了“收获期” ●征管水平提高税源管理更严格 ●财政投入应主要投向公共产品 ●运用财力“花钱买机制建机制” 2007年12月19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透露,预计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5.1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31%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历史上首度突破5万亿元,31%的增长率也创下十数年来最大增幅。这一总额,比2007年3月全国“两会”上通过的本年度预算案净超收达7000亿元左右,创历年财政超预算收入之最。 是哪些因素推动了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这一现象应当如何解释?面对“三农”问题、区域经济差异、社会保障和医疗教育等诸多问题,5万亿元财政收入又当作何安排?带着以上海内外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 去年财政收入为何强劲增长 记者: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贾康:我国近几年财政运行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年度收入增幅高,连续保持在20%以上,约为GDP增幅的2倍。因此,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一路走高,已从1995年的最低点(10.3%),回升到2006年的18.5%。 至于财政收入增长如此强劲的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前面约二十年我们减税让利、“放水养鱼”等“解放生产力”的努力进入了“收获期”的表现,既属于财政收入与GDP比重落到过低状态后的一种恢复性增长,也得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一基本面的支撑。 魏杰:我国目前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虽然既有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从而国民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也有国有资源大规模转让(例如土地资源大规模转让)的原因,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也不可忽视,在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个人收入这三大国民收入分配形态中,我们过于向财政收入倾斜,因而在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个人收入增长却过于缓慢。由此看来,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并不一定是好事,而是要考虑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个人收入相互协调,共同增长的问题。 记者: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增加税种、提高税率是否也影响到了财政收入的增加? 贾康: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由于增加税种、提高税率,除二、三产业的贡献和物价因素外,应指出以下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1.进口的贡献。进口环节有大量税收,而这些年进口增幅常保持在20%以上,相应构成财政增收的重要因素——比如,2007年1-11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口商品总值增长27.4%,进口环节税收完成6890亿元,预计全年可达7400亿元,增幅为21.2%。 2.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随企业效率水平上升,居民个人收入增加,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有强劲增长,也是财政增加收入的重要因素——如2007年1-11月,企业所得税完成9176亿元,同比增长39.2%,个人所得税完成2912亿元,同比增长29.5%。 应当指出,也有提高税率等增税和特殊的政策因素,如2007年由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当年财政收入约1700亿元,加上其他特殊政策导致的一次性增收因素合计约3000亿元,在2007年全部财政增收额中约占1/4。这一部分增收因素虽不可忽视,但在全部增收中仍然是只占小头的次要因素。 杨志勇: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近年来,税收征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税源管理更为严格,税务部门实施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使得税收有效征管面不断扩大,减少了税收流失,为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累计完成49449亿元,比上年增收11813亿元,增长31.4%。与经济增长关系较为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海关代征进口税收高速增长。 如何看待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 记者:我国财政收入增速已经超过GDP增速,这种情况是否合理? 贾康:我认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是基本正常的。首先,第一产业现已不提供财政收入,如只考虑对财政收入有贡献的二、三产业的GDP增速,财政收入与GDP的差异会相应缩小。其次,在物价因素中如把GDP增速由不变价还原为现价,财政收入与GDP增幅间的差异又会相应缩小。 杨志勇: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有一定的合理性。财政收入的增长与GDP不一定同步。这既取决于财税制度的设计,也取决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仅仅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能保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高速增长。 财税制度的设计与财政收入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1978-1995年间,一方面,经济增长快速,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而1996-2007年,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增加是一致的。这是因为,1994年,中国进行了一次涉及面较广的财税制度改革,制度改革对财政收入增长虽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但保证了一段时间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回升。 魏杰:一般在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的条件下,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是不太合理的。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有这方面的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已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年收入相继突破万亿元大关、2万亿元大关、3万亿元大关、4万亿元大关、5万亿元大关,增速远远超过GDP增速。 记者:贾所长也提到第一产业现已不提供财政收入,而它在GDP中的比重也在下降。 杨志勇:不同产业所能创造的财政收入是有差别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财政收入的增长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GDP结构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比从1978年的28.2∶47.9∶23.9,到1994年的19.8∶46.6∶33.6,再到2006年的11.7∶48.9∶39.4。第一产业所能提供的财政收入是极为有限的,2006年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之后,就更是如此。能够带来更多财税收收入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不可税GDP的减少,可税GDP的增多,直接促进了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 一些与经济增长没有直接关系的非常规因素也促进了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2007年,股市火爆,与之相关的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达2005亿元,比2006年增长10.2倍。累进税制也对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记者:怎样改变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增速相对缓慢的问题? 魏杰: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增速远远超过GDP的情况,表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存在着问题,因而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居民收入分配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还要关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方面的问题,要尽快改变居民个人收入增速缓慢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要关注“三个提高”,一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的比例,二是要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三是要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 企业和个人税负并不一定加重 记者: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是否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加重? 杨志勇:财政收入增加,特别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表明宏观税负在稳步提高。近年来,我国财税制度没有较大的调整,财税制度增收因素很少,资源税征收标准的提高,对财政收入增加的影响有限。相反,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26个城市的增值税转型试点以及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的取消,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扣除标准从800元上调到1600元(2008年3月起继续上调到2000元),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从20%下调到5%,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因此,我国财政收入增加更多的是在对税收制度没有进行根本性的调整下实现的,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也不代表着个人税负的加重。 魏杰: 在国民收入总量增加的条件下,财政收入增长是否引发企业及居民个人的税赋加重,关键是要看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个人收入的各自增幅以及它们的增幅是否相互协调,如果财政收入增速远远超过了企业利润和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速,其结果就必然是财政收入的增加,加重了企业和居民个人的税负。我国目前的统计资料表明,财政收入的增速远远超过了企业利润和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速,尤其是超过了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速。 我个人认为,就目前来讲,适当减轻企业和居民个人税负,最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减轻企业税负有利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能用于技术创新投资,从而使中国企业从现在的成本优势而转向技术优势。 第二,减轻居民个人税负有利于提高居民个人的消费需求,从而启动国内市场,使我国从依靠出口、投资、消费的发展战略,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的发展战略。藏富于民实际上是有利于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的。 杨志勇:税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如果伴随着税收的增加,公共支出相应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那么,企业和个人的净收益可能增加。这样的宏观税负增加是全社会都能接受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