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努力为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01:28 金融时报

  主持人:本报记者 宋焱

  特邀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李扬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主任 白鹤祥

  主持人:从2003年以来持续多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和2007年7月提出的稳中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向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您认为调控基调转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李扬:2007年末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双防”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点,相应地,货币政策也确定了“从紧”的调子。这一判断是在全面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运行态势后得出的清醒认识,应对之策亦具有针对性。它表明,决策当局正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努力保持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理解从紧货币政策的含义,比较适当的入手处就是结合2007年的货币政策背景进行分析。回顾2007年的货币政策,从2007年初开始,央行连续10次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累计提高了5.5个百分点,加上10月23日开始面向各类金融机构推出的特种存款,央行“锁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金应当在2万亿元以上。另外,央行票据(包括定向票据)的发行也创出历史新高,全年净发行超过万亿元之上。这样粗略算来,全年的货币政策操作,至少“对冲”了3万亿元以上的基础货币供应。然而,在央行的资产面,即便将全年新增461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都算在内,它所导致的货币供应增加也仅及3万亿元人民币。两相冲抵,似乎对冲的力量要强出很多。不仅如此,截至2007年底,央行全年已连续6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使得银行利率几乎翻了一番,其紧缩力度也不可小视。总之,就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操作而言,就货币政策操作的密度和频度而言,2007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之“紧”的程度,不仅为我国历史上仅有,也为世界历史少见。

  然而,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胀压力的持续存在,却使得宏观调控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市场对于贸易顺差数据的普遍看高,预示着流动性过剩压力或将持续存在。截至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1.53万亿美元,而考虑到国内产业升级的进口替代趋势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商品价格优势依然存在,对于顺差依然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的流动性压力,央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伴随着2007年11月份CPI的继续攀升,由10月份的6.5%上升到6.9%,仍在延续的通胀压力也使从紧货币政策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在2007年适度从紧的基础上,如果2008年要在准备金率、利率等方面寻找“从紧”赖以实施的路径,其空间可能是有限的。

  主持人:当前落实从紧货币政策方面主要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李扬:在讨论从紧的货币政策含义时,我们更关注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提高货币政策效力,应该成为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先决条件,这也是落实从紧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方面,在我国,以货币供应总量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中介目标,已经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就是,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大大降低;货币供应与GDP以及物价水平走势的相关性降低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

  另一方面,在调控货币供应量方面遇到障碍,自然导致人们将眼光转向对“价格手段”———利率的调控方面。然而,利率手段的效力有限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由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尚未彻底完成,货币政策转向以利率调控为主的操作范式,有着不可逾越的困难;第二,我国利率的上升只是突出了其调节收入分配(解决居民存款的负利率问题)的功能,而只有十分有限的宏观调控(紧缩)作用;第三,当前世界各国已大转变,因此,全面、科学地理解这一决策,在实践中切实且与时俱进地实现这一转变,是我国金融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主持人:您认为,央行还应从哪些方面着力落实从紧货币政策?

  李扬:我认为,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重要的是创造使得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效力的条件。首先需要研究其入手处和着力点问题。"从紧"是政策,而"使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效力"则是机制;两相比较,机制无疑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主张,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固然包含在政策上至少保持2007年态势的涵义,更需要通过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来体现;而要做到这一点,惟有全面、加速推进金融改革一途。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探讨我国的金融改革问题:

  就短期而言,需要做的是尽快清理货币政策操作的基础条件。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切实加强货币当局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使得货币当局能真正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来决定并实施货币政策的体制和机制;第二,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认真研究并尽快公布我国货币供应统计的新口径;第三,尽快改革准备金制度,取消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做法,由此使得准备金制度真正发挥约束金融机构资产运作行为的作用;第四,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第五,促进统一互连的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建立货币当局基于统一支付清算体系的信息优势,以求获得新的、更为有效的调控基础和调控手段。

  就长期而论,我们需要探讨如下三个问题并寻求在体制上和机制上得到解决。第一,要清醒地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需要认识到,货币政策是有用的,但是,货币政策的作用肯定是有限的,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宏观经济问题。货币政策能够做到的,就是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相对稳定,借以稳定全社会的预期,并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其他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赢得时间和创造适当的条件。第二,要认真研究货币政策范式的调整问题。调控货币供应量和调控利率均发生了调控效力递减的事实提醒我们,已经到了认真研究转变我国货币政策范式并创造条件实行它的时候了。在我看来,如果要寻求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应当引起我们的主要关注。第三,要切实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在中国加强两大政策体系的协调配合,关键在于结合中国国情,在中国的政治框架下,找出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