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个税申报单列炒股卖房如何让公众神经不再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10:35 财经时报

  杨纯

  个税申报单列炒股和卖房所得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其实也不难理解。且不说在税收申报表格当中毫无征兆的把“炒股”和“房屋转让”两项所得单列出来让大家感觉蹊跷,也不说新的表格规定炒股赚钱的要申报数额、而赔钱却只填零是否合理。单从纳税人利益的角度出发,涉及到向税务机关披露自己的收入信息,与自己“钱袋子”和平日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大家高度关注也是理所应当。

  但问题是,公众的神经为何如此敏感而又脆弱?以至于仅仅是个人税收申报表格这样的一个小小调整,引来的却是如此激烈的揣摩和不安?

  从中分析,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此类“公众敏感误读”主要是因为两大原因。第一,是政府相关政策出台之前,往往缺乏对民众意见的充分调查、了解以及尊重,以至于政策对于百姓来得太过突然,结果刺痛了民众在民生问题重压之下本已敏感和脆弱的神经。

  众所周知,“开征资本利得税”的消息由来已久,而有关部门也曾多次给予“暂不开征”的表态。尽管这次有关部门也表示,对炒股和卖房所得进行单列,也只是出于数据统计的初衷,但“暂不开征”这样的外交政策用语,仍使公众难免怀疑并担心受到政策的“误伤”,实在是不能怪民众过于敏感。

  其次,是过去很多政策出台前的“吹风”惯例,已让民众形成揣摩政策的“敏感”习惯——过去在某项提价或是开征某项税费之前,有关部门总是先“无意”走漏风声,借以试探民意,如果抵触声音寥寥,就借势推出;若是反应激烈,则及时“澄清”。这种试探,假如是制定政策所需的良性互动和博弈,倒也可体现对民意的尊重和敬畏。但让大家普遍担心的是,言之凿凿的“澄清”之后,突如其来的却是猝不及防的忧伤结果——今年的“5·30”股灾正是如此。有关官员才出来辟谣没几天,印花税就突然上调,令许多股民欲哭无泪。

  当前,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财政收入殷实提高,20%以上的财政增收速度更是远超GDP的增长。另一方面,广大劳动者的收入却增长不够明显,社会职工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甚至呈现下降趋势,在物价上涨CPI屡创新高之下,民众生活成本也大幅上升。如何协调国家的“大钱包”与公民的“小钱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保证国家税收和公民财产权益之间谋求平衡本来就绝非易事,而如果有关民生的政策变化和调整再不注重考虑和反映更多的民意,则恐怕与和谐发展的辩证思想背道而驰了。

  由此看来,要让民众不再对此类消息过于“敏感”,有关政策部门应该在制定诸如税收调整这类有关民生的措施当中,充分地调查和了解公众的意见,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参与到跟自己利益切身相关的政策制定当中来,在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更好的尊重民意。也只有这样,政策才不会被“敏感地误读”,才会更符合民心,公众才会更加支持和理解,政策也才能更好的实施下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