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高粮价影响可以承受和化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1:28 中国财经报
适度提高粮价有利于农民增收,关键在于政府如何防止涨价带来的收入被流通领域吃掉。粮食适度上涨可以通过补贴和加强财政支农支出的管理等予以化解 余天心 国际与国内,粮价究竟谁高谁低 长期以来,存在着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际粮食价格的判断,并以此为由,主张不能再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几十年前的国内粮食种植情况与国际粮食购销情况,特别是当时的汇率情况,对于粮食价格高与低的评判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目前在跨进21世纪有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之时,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与评判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对比关系。 一是各国粮食生产成本有高有低,其粮食价格也随之有高有低。据毛惠忠主编的《新阶段:中国粮食问题的研究》一书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劳动力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高达52%,美国最低只占9%,相当于我国比重的1/5左右,每公顷产量中国稻谷比较高一点,每千克稻谷的生产成本日本最高,高出我国20多倍,其次是美国相当于我国的2倍左右,中国台湾省相当于中国大陆的4倍左右。 二是中国与美国小麦生产成本的比较,从1994-2002年期间九年中有7年是美国小麦成本(元/百千克)超过中国,中国只在1998年和1999年略高于美国。 三是从大米的进出口价格也能看出国际粮食价格高于中国一倍左右,2000年美国大米出口价格为5元/千克,而我国黑龙江省粳米出口27万吨,其离岸价仅为2.22元/千克。 关键在于政府的定价收购与农民出售小麦时的价格不一样,给农民的实惠往往被流通领域给吃掉了。 我国物流费用占成本高达20%以上,而国际上一般为10%左右,相差一倍左右,据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6月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全国综合平均每50公斤收购价格为76.8元,销售价格为79.7元,实际购销差价仅为3.8%左右。 我们再分别观察一下,国家规定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为72.6元;玉米收购和销售价格分别为71.2和74.3元,购销差价仅为4.35%;大豆50公斤收购价格为143.2元,销售价格为148.3元,购销差价仅为3.56%。但是,我们看到和听到的农民出售小麦价格每斤仅为0.66元或0.68元,与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每斤少0.066元或0.068元,相当于是原价的10%左右,多被活跃在农村的粮贩子和基层粮管所从中吃掉了,农民本身得不到国家给的最低价格保护的好处。 据对北京市集贸市场粮食零售商店的调查:大米每斤1.3元-2.2元,平均为1.75元,折合稻谷每斤1.225元,国家收购价每斤0.72元相当于销售价格的60%左右;面粉每斤1.4元-1.5元,平均为1.45元,折合小麦每斤1.175元,相当于国家收购价格0.726元的62%左右;玉米面每斤1.0元-1.2元,平均为1.1元,折合玉米每斤1.05元,相当于国家收购价格0.712元的68%左右。 也就是说,我国国内市场粮食销售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绝对不等于农民出售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因为国内市场粮食销售价格当中,大体上只有60%左右属于农村的,其中农民得到的还要减少一些,而在粮食的流通、加工、储备和销售环节要占40%左右。 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对财政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物价的影响与冲击有多大 首先,要了解一下目前粮食价格的国际与国内环境背景。一是国际粮食价格趋势:据法国《解放报》2007年7月23日报道:几个月来,谷物和其他一些农产品价格一年内上涨了50%。从全球范围看,农产品价格涨幅也是11年来从未有过的。玉米价格上涨了52%,大豆上涨了40%,奶粉上涨了85%,这种现象是由于供求矛盾和发展生物燃料因素造成的。 二是国内粮食价格趋势:据《市场报》2007年7月18日报道:农业部公布的信息显示,上半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市场平均价同比上涨7.9%,生产成本增加是主要因素,1-6月农用柴油同比上涨9.63%,国际市场传导效应也是重要因素,6月份国际大米小麦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6%和15.6%。 国家发改委人士表示,国内粮食价格是恢复性的上扬,有一定的周期性。认为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维持一定的增长态势,由于美国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增,导致国际市场粮价上涨,进而推动国内农产品价格上升,同时,成本上升也是物价上升的因素,据全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成本调查预测,2007年三种粮食平均每亩总成本上升为471.6元,比上年上升5.99%,其中种子、化肥、土地、人工成本都大幅上升,人工成本上升10%。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指出,总体上,我国物资供应、库存非常充裕,需求基本稳定,下半年物价有一定的缓慢上涨趋势,不会过大。 其次,对财政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物价的影响与冲击有多大!如何缓解? 我国历来对粮食等价格都有补贴政策措施,2005年政策性补贴支出为998.47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94%,其中:粮棉油价格补贴577.91亿元,平抑物价等补贴4.69亿元,肉食品价格补贴0.93亿元,其他价格补贴414.94亿元。如果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每公斤0.15元、0.30元、0.45元、0.6元的话,提价需要的总金额有两个计算方法和结果可供选择。 一个是最大方案,按照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出售的粮食数量计算,2005年农村人口为74544万人,按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给出的每人出售粮食为375.79公斤计算,全国合计为2803亿公斤,粮食商品率为58%,按照设计的每公斤提价标准计算,分别需要资金420亿元、840亿元、1260亿元、1680亿元,占2005年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86%-3.46%,如果2007年财政规模达到5万亿元以上的话,最多只占2%左右,影响与冲击是较小的。 另一个是最小方案,按照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粮食数量计算的,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为56212万人,由于食品结构的变化,每人每年消费粮食数额逐年下降,1990年为130.72公斤、1995年为97.00公斤、1999年为84.91公斤、2000年为82.31公斤、2004年为78.18公斤、2005年仅为76.98公斤。按此计算2005年全国城镇人口消费粮食为433亿公斤,如果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每公斤为0.15元-0.60元的话,全国需要资金为65亿元、130亿元、195亿元、260亿元。 城镇居民每年每人增加支出11.56元-46.25元,每人每月多支出0.96元-3.85元,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物价的影响与冲击也是微小的。现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2005年为例,人均食品消费为2914.39元,占其全部消费性支出的36.69%,2/3是用于其他消费的。 最后,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对于财政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物价影响与冲击虽然较小,但是粮食是“万价之基”,提高粮价后,与粮食有关的消费品价格定会上涨,所以应该特别重视,加以缓解。 其办法有五:一是对于收购、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提倡精打细算和节约开支原则,压缩管理费用和储藏运输损耗,以及适度降低利润水平。要求粮食企业自身内部消化提高价格的30%左右,约为130亿元-500亿元。 二是发挥财政支农潜力,目前的支农资金为3397亿元,再加上300亿元-1200亿元是可行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7%-9%左右。 三是加强管理与监督工作,对于国有与非国有粮食企业加强教育和加强管理,使其在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时候,不在粮食收购环节上做趁机压价坑害农民的事情,不在粮食销售环节上做趁机抬价坑害城镇居民的事情,各级政府的物价、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领导与严格监督对于在粮食购销价格上的犯法行为,依法查处。 四是在粮食收购初始阶段,如有私人经营粮食者和基层粮管所上门收购粮食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规定其合理的运销费用,不得低于最低保护价格的95%收购粮食。 五是在适当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以后,影响到粮食销售价格时,当地政府对于城镇居民中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应该适当提高其保障金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