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叶扩:炒猪肉炒出了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 05:2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叶扩 如同一路上扬的股指,2007年中国的猪肉价格走势图,勾勒出令人惊讶的印迹。最令人意外的是,在5月和7月这两个“点”上,肉价向上跃升的舞姿,轻盈得可怕。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北京暗访,发现一例囤积猪肉赚取巨额利润的案例。一个重庆老板在北京某冷库囤积猪肉两个月,净赚200万左右。 所谓物以稀为贵,而稀者如若自然现象,或当别论,但如果不良商家故意把日常生活食品,囤积居奇,弄成稀贵之物,则不仅有悖市场规律,而且利欲熏心了。就像猪肉一样,原本是因为前几年猪肉贱卖,现在自然反弹,但是不良商家却囤积赚取巨利,这显然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奸商行为了。但是反思这种把猪肉当成股票炒卖的现象,我们隐隐感觉到物价等政府部门市场监管的缺失和“钝感力”。 “钝感力”是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发明的新词,原意为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渡边淳一在杂文集《钝感力》里告诫现代人太敏感反而容易受伤,所以要修炼“钝感力”(迟钝的能力)。在这里笔者反其意而用之,从猪肉价格监管上,我们发现有关政府部门对此的反应非常具有“钝感力”,迟钝得让不少民众干着急,特别是底层群体更是敏感于高物价,难以承受。 难道不是吗?以猪肉价格上涨为发轫的新一轮物价通胀,已有几个月了,中央多次强调要地方保证高度警惕,加强物价监管行为,但是很遗憾,我们的地方政府部门,包括物价、工商等部门,他们多是以市场调节为理由,外强中干,却没有认真而敏锐地深入生活,调查和监察物价背后的种种细节和动静。结果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炒猪肉”这种现象竟然是媒体记者暗访揭露出来的,由此可见,我们的政府部门对市场监管的缺失和“钝感力”,已似“强弩之末”。 依笔者看来,这种本不应强大的物价监管“钝感力”,虽跟一些相关政府部门不够关心民生,体察民意,虚化监管,应付了事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偏失之于“投鼠忌器”。我们知道,与这次可能的通货膨胀有密切关系的除了普通民众之外,还有另一个群体就是农民。在不少人心里,他们多是认为这次物价上涨中,肉菜类价格上涨的幅度是很可观,然后便理所当然地得出物价上涨对农民有利,然后便乐观其成,不打击农民的积极性。这虽然是有些道理,但当中却是要打上许多折扣的。 有专家指出,因为我国的农副产品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本来就不高,农民从肉、菜类等物价上涨中获得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相反,随后可能的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外出打工农民生存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农民所消费的工业品价格的上涨,都会在相当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从肉、菜和粮食价格上涨中所获得的收益。实际上,过往的经验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一些政府部门在猪肉价格上涨之时,就已经错误地预估了通胀的危害性,并且多次失去对物价不断上涨的监管良机,以致酿成囤积居奇、涨价联盟等诸多怪状。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可以肯定地说,又一轮的物价保卫战已经打响,如果相关政府部门再次丧失战机,则这种“钝感力”必然会使得通胀之可能进一步加大。一言以蔽之,如何控制虚高的物价,考验着政府智慧,更紧系着民生民意。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