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通胀压力比看到的要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5日 01:51 华夏时报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结构性通货膨胀并非是部分通货膨胀,而是整体性通货膨胀,只不过,中国CPI结构体系的缺陷把它掩盖了。

  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即CPI)上涨为5.6%之后,多数人认为,这次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主要是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导致的结果。而且食品的价格上涨是暂时的、结构性的,因此,目前中国并没有出现全面通货膨胀的迹象,7月CPI上涨不是全面的,而是结构性的。

  在这里,有几个概念得理解清楚。一是

中国经济可容忍多高的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发达市场经济下的货币政策目标制的国家,CPI为2%就会十分警惕了,而也有的国家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1.6%。可以说,就中国来说,尽管没有实行货币政策目标制,但是由于早几年CPI一直处于低位运行, CPI为5.6%当然是值得密切关注的事情,否则,肯定不是可以容忍的事情。

  二是有人认为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整体的,因此,这种结构性通货膨胀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多少伤害。我想这种看法没有多少内在的经济逻辑。就如早些时候,有人提出的中国股市泡沫是结构性泡沫,不是整体的泡沫一样。其实,说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结构性的,这是在玩一种文字概念,并没有表明现实事物的内在逻辑性。很简单,对于一件事件或一个市场而言,结构是什么?是事件或市场内部各个要素(或成分)之间规律性内在联系,而且这种内在联系并非机械相加而是规律性有机结合。如果事物或市场的结构不同,一定会引起性质与功能根本性变化。

  对于中国的CPI来说,结构是什么?CPI的结构无非是指不同消费品类型的构成、权重的内在规律性、稳定性及相互联系性等,它的功能就是通过不同消费品类型的构成与权重来表明消费品价格变化的趋势。如果中国的CPI出现了结构性的通货膨胀,那么也就表明中国通货膨胀是内在的、规律性的及相互联系的,也是整体性的。就7月份CPI为5.6%来说,相对于早几年的低CPI来说,不仅是较高的,而且也是中国经济进入全面通货膨胀的开始。

  正如我在许多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从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开始的,然后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及各种服务全面上涨,再就是消费品的价格全面上涨。近期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就是深圳机场用餐,早在一两个月前,吃一碗牛肉面为32元,这几天已经上涨到40元了,上涨幅度已经超过20%。

  还有,假如有人讲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成立,由于目前中国CPI结构不合理,如果我们改变中国现行结构体系,那么中国的CPI应该会更高。比如中国CPI居住类现在为13.6%,但美国为42.7%,如果居住类在中国CPI的权重中上升到30%(其实应该比这还高)以上,那么在国内价格成倍上涨的情况下,居住类的上涨幅度也不会低于

房价上涨幅度,而目前市场上涨幅度最快的居住类权重加大,那么CPI上涨幅度就会更快了。

  因此,结构性通货膨胀并非是部分通货膨胀,而是整体性通货膨胀。无论是从中国现行CPI指数体系来看,还是从中国市场实际消费品价格上涨情况来看,中国全面的通货膨胀早就开始了,只不过,中国CPI结构体系的缺陷把它掩盖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