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次级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整个资本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09:49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余力  

  ——专访深圳发展银行住房与消费信贷部总经理柳博

  美国政府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次级债成为饱受青睐的投资产品;

  投行介入改变了次级债生产的传统流程,并催发了市场规模的剧增;

  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对事件负有责任,次债危机的爆发是“合力”的结果;

  中国应当吸取的教训,不是远离资本市场,而是学会按市场规律控制风险

次级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整个资本市场

  次级债危机引发了国际市场一次小型“股灾” 资料图片

  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按揭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四个月之后,有三十 余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停业,多家大幅持有次级按揭贷款债券的基金破产,次级债危机开始由美国向全球扩散,引发全球性股市下跌,成为今年全球最重大的财经事件。

  危机爆发后,惊恐未定的市场人士开始反思,次级按揭贷款公司(或银行)被视为“有意制造有毒债券的骗子公司”。

  一小撮骗子公司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事件可以如此简单地诠释吗?

  虽然中国因资本市场未全面对外开放而免于危机波及,但我们能从这次危机中得到怎样的提醒?

  为回答上述问题,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柳博先生,在回国供职之前,他曾在美国最大的次级按揭贷款公司Ameriquest工作8年(1997-2005)。接受采访之时,柳博申明,他所陈述的均为个人意见,与所在机构无关。

  南方周末:对于这次危机,你和你的前同事们有过预感吗?

  柳博:我们或者说中层管理者以下完全没有预料到。不仅是次级贷款机构、银行没有预料到,市场上的投资者、监管机构也都没有预料到这次危机。

  南方周末:这有些意外,因为许多市场人士指责次级贷款公司和投行机构、评级公司合谋,把高风险的次级按揭打扮成AAA级债券,大量向投资者销售,明知故犯,是危机的始作俑者。

  柳博:外界不了解次级债“制造”流程的变化,因此会产生这种误会。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次级按揭贷款和相关债券的发展进程。

  美国按揭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Prime Market或称B/C信贷市场), “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针对的是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次级债所针对的就是最后一类客户,即所谓的次级客户。

  次级客户指的就是信用记录较差、收入也较低的那个客户群,目前大约有600万人。这个人群过去是很难从正规的按揭公司或银行贷款购房的,他们要买房子,只能选择一些金融公司,支付很高的利息。后来,随着按揭市场的竞争加剧,针对他们的次级按揭开始出现,形成了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次级按揭的利率比传统的高利贷低,比给正常客户的利率高。

  次级按揭的历史有二十多年。规模开始扩大的时间大约在1990年代中期。1995年,全美大约为五十多万人提供了总共六百多亿美元的次级按揭贷款,到了2006年,次级按揭规模剧增至13000亿美元。

  1997年我刚到Ameriquest时,公司约有1500人左右,2005年雇员人数已经到了2万人,成为了洛杉矶橙县的最大雇主。

  与次级按揭业务同步发展的就是次级债产品,也就是把贷款打包做成标准化的债券,这其实是按揭公司获取资金的方式——美国的按揭公司或银行不都是靠存款来发放贷款的,它们需要发行债券来融资。

  这种融资模式自1970年以来就存在,把按揭贷款打包的债券简称MBS。刚开始并不多,直到1995年,次级债只占次级按揭贷款的30%。

  2000年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后,为防止经济衰退,美联储连续十余次大幅降息,联邦基金利率降至半个世纪以来的空前低水平,并维持了很长时间,这使得资本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沛,投资需求大增,尤其是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而次级债因为风险较高,利率当然较高,成为了投资者青睐的品种之一。

  南方周末:从这段历史来看,市场人士认为按揭公司是次级债事件的“罪魁祸首”似乎也有道理,因为正是它们在“生产”并推销次级债产品的呀。

  柳博:其实此时次级按揭债的“制造流程”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外界所不知道的。

  随着市场对债券需求量的剧增,华尔街上的投行意识到这是一笔“大买卖”,并开始介入这一业务领域——它们的介入为债券发行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的MBS是这样产生的:按揭公司(或银行)先发放按揭贷款,然后把已经产生的贷款打包成债券并销售给投资者。

  而在投行介入后,它们根据投资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MBS产品:根据不同的信贷标准(不同按揭成数、不同信用历史和提供不同收入文件的按揭客户)制定不同债券利率。

  在有了“买家”以后,投行再去找“卖主”——按揭公司(或银行)“订货”,后者根据投行的要求选择发放按揭贷款的对象,并将同类资质的贷款打包成MBS向投行“交货”,投行再转手卖给预定的投资客户。

  由于这一流程的转变,次级债市场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其发行规模也从过去由按揭公司控制变成由市场需求决定——只要有购买需求,投行就会向按揭公司订购更多产品,按揭公司则必须发放更多贷款。

  关于这次危机的报道中,我注意到国内媒体对于这个流程基本没有提及,这对次级按揭公司并不公平。因为按揭公司是按照投行要求的信贷标准进行资质审核,一般而言,收入文件的提供有三种不同等级——完整、不完整、无收入证明。由于投行要求的放松,最后一种情形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南方周末: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放松信贷标准的投行,要为此次事件负主要责任呢?

  柳博:不仅仅是投行,整个市场都要为此付上相应的责任,我认为这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要交的学费,当然是昂贵了些。

  投资人或机构有责任,由于房价多年上涨带来次级债良好的历史表现,穆迪、标准普尔等资产评级公司的评级也比较高。美国和国际投资者就像中国股民一样,虽然明知有风险但仍然要投,因为他们期望更高的收益。

  贷款人也有责任,许多贷款人把房子看成投资工具,没有支付能力也拼命挤进贷款人群,制造了过度的贷款需求。而且,由于美联储几年间一直在下调利率,次级按揭贷款中再按揭(re-finance)的总量比实际购房发生的贷款更大。按揭公司和银行的责任在于,他们为了满足借款者和投资人的要求,设计了一些高风险的产品例如ARM贷款,变成数按揭和对收入文件降低要求等。这使一大批不应贷款的客户也被放了进来。此外他们的一些客户经理在不当奖励体系的刺激下,也有一些不当行为。

  1998年,次级债占次级按揭贷款的比例达到了50%,2003年,比例上升到60%。到2005年底,美国房市开始降温,房价下降,目前大约跌去了5%-10%。次级按揭的违约率大幅增加,按揭公司资金链开始出现问题,危机就出现了。

  监管机构也有责任。前段时间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时,就有人指责美联储,“三年前就看出危机苗头,为什么没有采取措施?”

  可以看到,按揭贷款公司、华尔街的投行、评级公司、投资者、贷款人、监管机构,各方的行为都是相关的,互为因果,个个都对危机有责任。但若说哪一方是恶意欺诈,这不是事实。

  如果一定要找出危机的始作俑者,我觉得是整个资本市场。

  南方周末:投资者的损失已有许多报道,但次级按揭贷款的实际损失是否已到引发金融危机的程度?

  柳博:危机闹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次级贷款的真正损失并不一定那么大。

  债券的持有者看重的是稳定的现金流,即使现在债券能保本,他们也要抛售,但买的人很少。没有人买债券时,按揭机构就会倒闭,道理很简单,工厂没人订货了,当然要关门。按揭公司关门,债券持有人也会遭殃。这样连锁反应,显现出来的影响就会很大,虽然实际贷款的损失并不大。

  资本市场的反应,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全世界的老百姓出钱买美国债券,借钱给美国人,如果资金来源断了,美国信贷规模自然下来,信贷标准一定会提高。美国是建立在信贷上的国家,信贷收紧后,影响到居民购买力,影响到消费支出,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如果反应从资本市场蔓延到实体经济,情况可能就蛮严重。所以,考虑到对经济大势的威胁,美联储和欧洲、日本的央行才会联手注入巨资,补充市场资金。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拯救投资者,而是整体经济。

  危机是否继续蔓延,取决于美联储的后续措施和投资者的心理,目前很难判断。

  南方周末:这次危机中国幸免于祸,它对中国有怎样的意义?

  柳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运作学习机会。很多方面,我国按揭水平还较低,收进来的贷款客户,包含很多“中国式次级按揭”。

  就信用等级而言,人家分了级放贷,我们则是兼收并蓄,各种层次混在一起。

  从资质审核程序上看,我们现在的收入文件全凭一纸收入证明,作假概率也较高。

  我们的房产评估师从个人能力和职业操守看,与美国同行还没法比。导致评估价格虚高,阴阳合同比例高得不得了,按揭成数可以通过高估价人为地放大。

  而对客户的信用记录既不全,又粗糙,不能做很好的指标使用。

  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无非从信用、收入能力、抵押物这三个主要指标监控,现在哪一项都说不上科学、准确,因此不能说国内的按揭信贷质量高,或者说按揭贷款就是优质资产。

  美国的这次危机,对于我们是难得的提醒。

  南方周末:据了解,这次危机爆发后,国内就资产证券化展开了激烈讨论。一方认为,看到危机以如此方式迅速扩散到整个资本市场,国内资产证券化应慎行;另一方则认为,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银行将风险分散,否则国内如果出现类似危机,银行将可能有倒闭风险。您如何看?

  柳博:我同意后一种看法。资产证券化分散了银行风险,使风险由资本市场各方共同承担,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靠存款放贷款,证券化有助于提高银行的资金规模,使银行不仅依赖存款,也可以吸收资本市场的资金。从这个角度看,银行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次级债的出现,帮助美国人拥有住房的比率从1994年的65%提高到2006年的69%——对于一个成熟市场而言,这样的提高非常不易。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也说,次级债使更多美国人拥有自己的住房,有了归属感,促进了社会安定。

  美国的问题在于过犹不及,过度了。我们则还没有开始,资产证券化可以去做,度可以把握得更好,不能因噎废食。

  而且这有助于风险管理。国内按揭贷款的风险管理水平低,就是因为没有创新,沿着过去管理对公信贷的方法管理零售信贷。

  国内比美国优越的是,在应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依靠储蓄抵抗风险,美国基本靠借贷。如果没有这一条,我们的风险防范能力颇为令人担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