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易宪容:如何解释CPI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 18:59 国际航空报

  易宪容: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航空报社专栏作者。

  最近,央行发表了《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它不仅对2007年二季度金融市场情况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更为重要的是它围绕着市场各种价格表现机制(如利息、汇率、消费价格等)阐述了央行的基本观点,从而为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确定了新的基点。整篇《报告》有新意的地方很多,本文仅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角度来分析《报告》对CPI的理解、界定及基本立场。

  如何对中国的CPI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央行《报告》对此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学理解释和明确的思路。《报告》指出,尽管大多数中央银行把核心CPI作为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核心CPI可以根据价格指数的不同分为核心CPI、核心PPI和核心PCE(消费支出价格)等。而且,各国央行对核心CPI的界定也不同,如果仅用一个核心CPI来解释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是没有解释力的。随着全球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核心CPI和整体CPI出现不同的走势,主要国家央行对核心CPI的关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一些经济学家和央行官员提出仅关心CPI可能是低估了通胀风险。因此,近年来一些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央行已经纷纷把货币政策目标从核心CPI转向了整体CPI。

  从学理上来说,强调整体CPI的重要性,一是由于食品和能源是经济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不一定会在短时间内逆转,而且其价格的变动一般具有第二轮影响,即会传导到其它价格上去;二是货币政策如果不关注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可能会诱发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影响货币政策的信誉,从而不利于控制通货膨胀;三是食品和能源等价格的较快变动可能含有反映未来价格变动趋势的有用信息,简单地将其剔除,不利于准确把握通货膨胀的走势和控制通货膨胀。也就是说,食品与能源作为生活必需品,其价格具有不可逆转性及传导性;食品与能源的价格变化包含着整体价格变化的信息;如果货币当局不关注其价格上涨,会对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有诱导的作用。这就是重视整体CPI内在的经济逻辑。

  央行《报告》的意义在于,在关注整体CPI的同时,它还关注构成CPI的各个细项价格的变动,注意到中国的CPI权重与他国CPI权重的差异性。例如,《报告》明确指出,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依然较高,食品价格在我国CPI中的权重约为1/3。从历史数据看,粮食价格波动是导致CPI波动的主要力量。因此,对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不是剔除出核心CPI。而且,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诱发高通胀预期,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更何况,目前国内食品价格、肉类产品快速上涨并非一种暂时性的行为,也不是价格上涨翘尾因素,而是制度性因素导致的结果。

  总之,央行《报告》对中国CPI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讨论与分析。这些分析既有学理性的基础,也有经验性的支持;既基本上澄清了国内早些时候对CPI概念的误导,也确定了未来央行货币政策走势与决策判断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报告》对CPI的解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