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陈伟:次级债危机拷问中国金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17:24 中国经营报

  美国次级债危机正在肆虐全球股市,时隔十年后,人们再次感触到了金融危机的阴霾。

  借助坚固的资本项目屏障,中国当可安然度过此次危机,甚至可能会给相关国家施以援手,然而,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枯竭的戏剧性转换中,中国可以借鉴的内容似乎很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业发生了激烈的变革,同业竞争加剧使美国的很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渐行渐远,转而投身于高收益的消费信贷。衍生产品的大量面世、金融技术快速的发展也使金融机构产生了强烈的错觉——误以为所有金融风险都是可以精确衡量和可控的。由此,各种金融机构愈发变得雄心勃勃,纷纷大量介入高收益的次级按揭贷款业务,以弥补原来过于“消极”的资产组合。

  分享了次级贷款按揭的巨大收益,却难以正确衡量宏观经济蕴含的巨大风险,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开始了危险的比赛,金融风波的种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埋下。

  美国信贷机构的自我膨胀使很多次级贷款者寻觅到了高杠杆的财务手段,他们开始利用次级贷款资信要求不高的特点,不断地从不同的次级按揭贷款机构那里获取贷款。由于美国

房价不断上涨,次级贷款者总是处于有暴利可图的循环中,进而又会刺激这种贷款者盲目扩大消费贷款规模,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在这种互相反馈中逐渐升级。

  然而,随后

美联储连续17次的加息逐渐刺破了美国房地产的泡沫,贷款买房者的应付按揭快速增加,支付能力不足的次级抵押贷款客户中,随即出现了大量付不起按揭的现象,其中的过度投机者更是难以左右逢源。作为次级贷款衍生品的次级债也是难逃厄运,连锁反应接踵而至,进而酿就了波及全球的危机。

  由是观之,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之于中国同样意味深长。

  现在,中国的购房者依然沉浸在房价只会升不会降的暗示和他示中,对逐渐上升的利率水平却视而不见,殊不知利率的上升具有节点效应,此后可能就是社会投资心理的强烈逆转,就像此时美国正在上演的剧目。

  而短视的金融机构尽管自诩为现代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高额的利润率面前却刻意上演“迷失”,善意忽略风险——一些银行对房地产按揭贷款的资质审核形同虚设,而不问贷款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信用透支等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量的中国式次级贷款者正在涌现。

  事实上,中国持续多年的经济景气掩盖了这类贷款的巨大风险,在历尽若干次不良贷款剥离和政府注资后,中国的银行体系看起来也健康异常。然而,一旦资产市场尤其是楼市和股市发生反复,大量的不良消费贷款就会立即浮出水面,未及夯实信用基础的中国消费金融将会脆弱无比。也许过不了多久,商业银行必然将为这一轮消费贷款的冒进付出高昂的代价。

  以事实为鉴,“恰逢其时”的美国次级债危机给中国的投资者、投机者、监管层提供了珍贵的反思机会。让我们可以冷静观察泡沫破裂后的房地产市场究竟会带来哪些危害?过于激进的信贷模式如何侵蚀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道德风险又是如何被一再强化?监管模式的着力点又应该落脚何处?这一系列拷问,也是当前中国金融开放中难以逃避的命题。

  中国经营报记者:陈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