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熊丙奇:高校超额贷款与透明财务体系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熊丙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最近完成《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教育部直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达到88亿元,截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额4.4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76%。

  这一组数据说明,高校贷款规模正以惊人速度发展。那么,高校这样惊人的贷款,是为了什么呢?

  也许校领导会解释,是为了发展。学生规模在发展,科研事业在发展,校舍要建、设备要买,而国家的投入有限,学生收费有限,当前高校总体开发财政拨款、学生收费之外的财源也有限,自然需要贷款。

  发展是贷款的理由,显得理直气壮。可这份报告的另外一组数据,却让我们对这一理由有所保留。报告显示,负债规模一方面受到高校类型、社会声望、规模的影响,另一方面,那些贷款规模大的高校,不但自身财源充裕,而且财务效率趋向低下——课题组定义的“财务效率性”,是用来反映保障各项经费得到有效使用的指标——研究报告强调:“这意味着一个值得深思的倾向:往往是那些既有资源使用效率低的院校陷入了高负债的困境。”

  几年前,教育家杨福家先生就说,如果诺丁汉大学获得一笔钱,学校董事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进行软投入,怎样考虑改善教师队伍,培育大师,可是国内一些高校首先考虑是用这笔钱建设大楼、扩大校园面积,或者添置设备。结果是,钱花了不少,校园变大、楼变高,但办学水平没有提高。

  中国大学一直追赶的

哈佛大学只有2300多亩,耶鲁大学只有1500多亩,而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国内校园超过5000亩的学校已经不下10所,更有近300所高校计划把校园面积扩大至5000亩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校园、大楼、设备,并没有按照教学、科研的需要而规划、建设、配备,不少大楼建起来之后,使用效率极低,而包含水、电、

物业管理、维修等的维护成本极高,不少设备买回来之后,只是作为评估、检查之用,有的设备使用率甚至为“零”。

  在硬件设备闲置之外,有限的人力资本投入,也由于高校行政机构的臃肿、行政人员队伍的庞大,而无法充分用到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身上,从而使整个教师队伍缺乏应有的活力。

  如果对校园、建筑、设备使用进行科学规划,高校就可能不会产生那么大的资金缺口,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贷款。比如,过去几年,不少大学动不动就征地好几千亩,但是,为什么要征地这么多?是根据学校发展的战略经充分论证而作出的决策,还是某些领导拍脑袋想出的主意呢?

  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必须建立起“保障各项经费得到有效使用”的机制,不但要加强对高等学校资金使用的监管,要求高等学校建立透明的财务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确立,调动高校保障各项经费有效使用的内在积极性,这是高校缓解债务危机的基础。

  在当前高等教育行政化管理氛围甚浓的环境中,高校很少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危机意识,这是高校建立透明财务体系的严重障碍。可以说,要让高校有效使用各种经费,就必须打破教育资源的垄断局面,改变高校行政化办学的氛围,只有这样,财政的拨款、银行的借贷,才有可能充分用来发展教育,才不至于被浪费。(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