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CPI再创新高 宏观调控经受考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 01:24 金融时报
记者 王晓欣 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食品类物价快速上涨已经成为民众及政府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已经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何缓解通胀又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是对宏观调控手段、措施和效果的考验。 继6月超过4%之后,7月份CPI同比上涨5.6%,创出10年来新高。CPI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经验相符合,从猪肉涨价开始的一系列食品以及服务价格的上涨表明,价格上涨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并且有逐渐蔓延的趋势,表明我国经济全面通胀风险的加剧。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农村价格上涨高于城市价格上涨,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二是食品价格上涨远远高于非食品价格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5.4%,而非食品价格上涨仅0.9%。三是消费品价格上涨高于服务项目价格上涨,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6.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 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主要和食品价格有关,而非工业品。目前,以农产品为代表的食品类物价上涨十分迅猛,但是PPI数据却不温不火,7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增长2.4%,略低于6月份的2.5%。数据显示,7月份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了3.6%,也低于市场预期。作为CPI先导数据的PPI没有灵敏地反映出当前CPI的走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工业品在PPI中的权重较高,而PPI对农产品价格并不十分敏感;与之相反,在我国当前的CPI构成中,食品价格所占权重较大。一些分析师认为,近两年来PPI始终保持着下降趋势,而近期CPI则因食品价格上涨而不断走高,因此,PPI回落难以消除市场对后期CPI继续走高的预期。由于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和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在当前CPI高居难下的境况下,CPI和PPI走势明显背离,从后期走势看,PPI今后反弹的可能性极大。 此次粮食、肉禽蛋价格的较快上涨均始于2006年11月,但粮食价格涨幅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渐趋稳定,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从2007年4月份以来屡创新高。从商务部价格监测的资料来看,肉类、禽蛋和油脂仍处于上涨的通道中,对目前已在食品价格带动下上涨的CPI带来了持续压力。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诱发高通胀预期,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当前我国的食品价格上涨与粮价上涨关系密切,而粮食价格上涨除了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可以说,食品价格仍将是导致CPI继续上涨的因素。 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因素,一是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二是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将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拉动消费物价上涨;四是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 食品类物价快速上涨已经被广泛关注。日前,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央行浓墨重彩地表露出了对通胀的忧虑,这也是央行首度预警全面通胀风险。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3次发行惩罚性定向票据,难道这些宏观调控对抑制通货膨胀没用吗?显然不是,一方面,我国市场传导机制还不健全,另一方面,上述手段将有一定的时滞效应。一些专家认为,尽管经济总体热度已逼近2004年的程度,但由于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资源紧张,国家不大会采取非常规的调控措施,仍将以加大政策的力度和落实力度为主。 数据显示,物价的上涨苗头由点及面蔓延,从偶然因素导致的个别食品价格发展到许多食品,进而扩张到整体的商品价格,经济由偏快转向全面过热的特征在价格方面得到体现。因此,在通胀条件下,如何缓解通胀又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这都是对宏观调控手段、措施和效果的考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