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驯服价格系于收入分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 10:37 中国经营报

  无疑,不断上涨的物价正超越“流动性过剩”,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焦点问题,人们对1988年、1994年的通胀会否重演疑虑重重。

  继7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将“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之一后,8月3日,国家发改委开始部署物价专项检查 严打串通与哄抬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但是,国家的公共政策目前看成效甚微,房价上涨的速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在深圳、重庆等城市呈现加速的态势,猪肉等食品价格在国家承诺“让老百姓吃上便宜肉”之后尚未得到有效缓解。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影响了政府政策的公信力,同时也极有可能产生恶性循环效应,引发政府对物价不当价格管制的回归。

  众所周知,中国的“增量式”的制度变迁是以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来进行的,经过1988年和2006年的两次价格闯关,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已经扎根,不可逆转,价格管制只能生产“短缺”,不能增加民众的福利。当下,客观地评价当前价格上涨及其趋势,在观念上扭转对物价上涨的种种错误认识,以大智慧来解决当前物价领域面临的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以来两次价格“闯关”成果的巩固,也关系到改革下一步的方向和正确的路径选择,实际上,中国正在经历的第三次价格闯关正需要观念闯关。

  从全球领域来看,本轮通胀始于基础商品价格上涨,先是国际市场

能源、贵金属和基本金属原材料等产品价格反复上扬,最终扩散到玉米等农产品,其上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对于这种合理性上涨,无论是民众和政府都表现出高度的警觉,一些地方政府见涨就怕,一味采取行政的手段来对价格进行管制,无论是对牛肉面的限价令,还是对所谓“价格联盟”的声讨,这些对改革路径颠覆性回归的举措虽然换来了民众的喝彩,却没有认识到,任何一次大的价格变化,都是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主体和不同人群利益此消彼长的过程。民众对物价上涨敏感的根源并不在于价格机制本身,而在于收入分配体制出了问题,因此,解决消费品涨价的治本之策应在增加供给的同时,提高劳动力“资源”的价格,即普通民众的工资收入,这才是真正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正确“路线图”。

  从本轮价格上涨的起始点资源品价格而言,中国资源价格偏低已经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中国的资源状况、经济增长模式、国际分工等多个因素决定了资源价格的市场化和上涨趋势长期来看不可避免。在所谓廉价劳动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资源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外国投资者以及消费者则用高估的外币购买中国的资源、劳动力以及被低估了的实体经济资产,造成了中国经济“补贴”发达国家的局面。因此,资源价格上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伦理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无论是土地,石油,还是矿产,都控制在垄断集团的手中,如果放开资源价格,得益者是房地产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垄断巨头。而资源类和公用事业类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旦传导至消费品价格,将使利益集团在分享涨价盛宴套利的同时,而让普通民众承担改革的成本。因此,解决资源型资产价格上涨的治本之策在于打破垄断,而不在于徒劳地不断出台政策去调控

房价,在土地稀缺的情况下,如果
开发商
囤积土地,房价只能上涨,通过公共政策直接去打压房价显然又是板子打错了屁股。

  由是观之,就物价的公共政策而言,政府首先要向民众传播正确的信号,不要轻易承诺可以“摆平”价格。当房价上涨的趋势不可避免时,政府不要让自己的公信力低于开发商,因为他们一直向民众传播房价是要涨的,他们的话是对的,对于一般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也不要轻易释放“不会让价格上涨传导到下游工业品环节”之类的信号。原因很简单,因此企业也要生存。

  究其根本,在物价问题上如果重新信奉价格管制,其实是对改革共识的颠覆。既然民众对物价上涨敏感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的不公和垄断,则改革之剑应该直接斩向不公的分配和垄断集团,这是解决物价上涨的“制度之翼”:一方面,提高“劳动资源”的价格,提高普通民众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打破垄断,开放市场,塑造多元的理性的市场主体。唯此,才能对利益进行重新分配,舒缓民众情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格闯关。

中国经营报记者:马光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