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货币政策报告的弦外之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 01:40 新京报

  前日,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起了高度关注。从市场反应来看,部分市场主体将注意力过多地转移到了“防止价格全面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等惹眼措辞上,而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整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传递的整体信息和主导思想。

  事实上,这份引人入胜的政策执行报告绝非仅仅是“通胀警报器”,而更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巧妙构造的“预期引导器”。通读报告,市场主体理应不会加重对物价稳定恶化的担忧,而是会增强对央行控制金融风险的信心和期待。奥妙在于,“美联储风格”尽显的央行报告通过埋下伏笔、巧设专栏等表达方式,传递出不容忽视的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之一在于对轻视心理的潜在警醒。与一些过度关注“全面通胀”截然相反的是,部分市场主体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现期物价局势的严峻性,分别表现为对“结构性通胀”的过度强调以及对“核心通胀”的推崇。

  但央行在报告的“专栏 5:核心通货膨胀”中明确指出,“人民银行在关注整体CPI 的同时,也关注构成CPI的各个细项价格的变动”,食品价格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恩格尔系数尚高的国家不可忽视。与此同时,在“专栏4:国外央行人士关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观点”中,央行用两个大标题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其对中国火爆房市和股市的态度:“资产价格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目标”,但“货币政策应关注资产价格”,这意味着央行不会由于资产价格高企而贸然出手,而是可能会在密切关注中有针对性地对市场过热进行相应调控。

  弦外之音之二在于对政策搭配的潜在重视。在各大投行不断调高通胀预测数字之时,央行并没有迫于市场压力露出急躁姿态。与市场中一些货币政策力度可能大幅加大的预期截然不同的是,报告充分显示了央行在保持稳健中的深谋远虑。

  通过对全球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国际

原油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全球股市和
房地产
泡沫风险增大带来的国际通胀压力趋强的描述,央行强调了外部冲击对中国物价稳定破坏作用的非短期性和非可控性。这意味着有欠思量的徒然大幅紧缩可能不仅不会对维持物价稳定施加正面影响,反而可能变成宏观经济新的不确定性来源。

  更重要的是,报告在“专栏 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两周年”中,提及了人民币对主要币种不容忽视的升值幅度,并在正文中明确指出“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其传导途径主要通过改善进口品国内价格和贸易条件等,虽然这种传导会存在一定的时滞,但从长期来看,名义有效汇率变化会对零售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产生明显影响”。在中国贸易条件的确有所改善的背景下可想而知的是,汇率政策对稳定物价的长期作用发挥指日可待。

  考虑到政策搭配的综合效应,货币政策单骑闯关式的英雄主义“抗通胀战斗”可能会由于不期而至的汇率政策效应后期显现而使宏观经济面临矫枉过正的可能尴尬。如此弦外之音暗示着央行现下以引导预期为主要手段之一的稳健策略在长期中保障了政策搭配的整体均衡。

  总之,央行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亮点良多,善意忽视是大为可惜的,而片面误读则更是危险的。

  □程实(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金融学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