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国内银行不分段计息旧规有违公平应当修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03:02 国际在线

  我国自去年以来持续加息,国内定期存款利率“不分段计息”的方式因此引起质疑。7日,央行对此解释:按照《储蓄管理条例》规定,自1993年3月1日起,定期储蓄存款在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利率计付利息,不论调高或调低,均不分段计息,这一规定对存款人和商业银行来说是完全公平的。(《第一财经日报》8月8日)

  表面上看来,央行的解释合情合理:你存钱时已经知道并接受了当时的利率,银行也没有硬逼着你存款,这完全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并且,在存期内利率可能有升有降,如果分段计息的话,储户有多赚利益的可能,也有遭受损失的风险。因此不分段计息对银行和储户来说都算是一个保障。但事实上,这看似合理的解释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合理成分。

  央行引以为据的《储蓄管理条例》是1993年出台的,至今已有14年之久。在这14年内,央行曾经多次加息,自去年以来,加息更是变得极为频繁。这背后是一道并不复杂的算术题:持续加息之下,定期存款储户只能按照存款时约定的利率获得利息,而各大银行却因此减少了不菲的利息支出。《储蓄管理条例》中关于不分段计息的规定,对银行还是储户有利,已经一目了然。同时,贷款利息却可以随着利率上调而分段计息,明显不符合央行关于“完全公平”的解释。

  任何法律法规都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否则的话,就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在《储蓄管理条例》出台的1993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与现在已经有了天壤之别,股市楼市的投资热潮带来的经济运行过热问题在当时根本不存在,因此,以加息来调控宏观经济的可能性在当时并不大,反而,减息拉动内需的可能性却比较大。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储蓄管理条例》中规定不分段计息,是可以看做是对定期存款储户的一种保护。但在14年后的今天,加息频频出现,不分段计息的规定事实上已经给储户造成了相当的利息损失,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储蓄管理条例》的修改不能因为银行的既得利益就停滞不前。

  在国际上,银行和储户共同分担风险的分段计息早已成为惯例,而央行有关负责人自己也承认“定期存款自动转存无技术障碍”。在投资意识和风险承担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将不分段计息改为储户自主权更大的分段计息,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老是看到国内银行业动辄就在跨行取款收费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为什么在分段计息上却不接轨了?

  在《储蓄管理条例》出台的1993年,我国尚未建立听证制度,《储蓄管理条例》的具体细则都只能由银行单方面说了算。但在听证制度已经日趋完善的今天,《储蓄管理条例》要不要修改?改如何修改?都应该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君秋) (来源:信息时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