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刘万永:改善医患关系从沟通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07:50 中国青年报

  刘万永

  如果你到医院看病,排队等了一两个小时,和医生见面不到10分钟就被打发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的家人动手术,按潜规则你要给医生送上红包,医生接了你会骂,医生不接你会不会更加不安?

  每个人都会生病,总会有人住院、做手术。医生开大处方赚钱、出现医疗事故后篡改病历等,负面报道让我们越来越不相信医生。

  于是,有人在家人做手术时用摄像机拍下全过程,以备和医院打官司;有人拿到处方后反复掂量,这些药该不该拿,有没有用?

  另一方面,医生的不安全感也日益增强。面对情绪激动的病人和家属,他们轻的会挨骂,严重的会挨打,手术失败甚至还要应对官司。年轻的医生会被告知,面对病人你要小心,保护好自己非常重要。

  于是,护士戴钢盔、

医院请警察当保安的事情出现了。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彼此沟通、相互信任应该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第一步。其中,由于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医生是沟通的主导者,他们的态度又直接影响着沟通效果。

  25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讲过一句名言:“医生有三大法宝,第一语言,第二药物,第三手术刀。”可见,面对患者,医生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胜过药物。

  在北京二龙路医院档案室,保存着一份患者的特殊遗嘱。河北省香河中学的离休教师王殿文身患直

肠癌后,住进北京二龙路医院。在手术前他立下这样的遗嘱:“(治疗)好了皆大欢喜,医护人员和我们一样欢喜。万一出了最坏的结果,那是我就应该在这里寿终正寝。我的儿女们,我的所有的亲人们都不准在医院无理取闹,只管迅速办理后事就是。二龙路医院是个好医院,它有一支很好的医护队伍,它的医德医风有很好的口碑。望家切记。至盼至嘱!”

  二龙路医院的医生之所以能够感动患者,就是因为在医患沟通上做得到位。

  王殿文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非常悲观。术前,王殿文的住院医生与他进行了两次谈话,先是告诉他手术费用和各种可能,又告诉他二龙路医院是个二甲医院,条件不如三甲的好,要是愿意转院,比如转肿瘤医院,他们可以帮他联系,如果他愿意外请专家,他点大夫名或医院名,他们帮他联系。

  王殿文说:“我一不转院,二不外请专家,我信任你们。”随后,才有了这份特殊的遗嘱。

  当然也有很多沟通不好引发问题的例子。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曾讲过一个“医生三句话说死病人”的真实的例子:第一句:“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就急了,赶紧求他想想办法,大夫接着说:“你这个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三句话是:“你早干吗去了?”。结果,病人彻底绝望,上午11时30分离开诊室,下午4时嘴唇发紫,晚上8时进急诊室,第二天凌晨2时去世了。

  原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副院长阿达来提·阿合买提江说:“现在所有的医科大学都没有设立人文学科,使很多医生在与患者沟通上存在困难,其实由于医疗事故引起的医患纠纷只占20%,80%是因为沟通不够造成的。医患之间相互理解,才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是一门医患合作的科学,医患之间相互猜疑,保障群众健康只能是奢谈。古语说:“医者不可不仁慈,不仁慈则招非。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则招祸。”可以说,医患之间特殊的关系产生了医生的特殊义务,即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病人,关怀病人。

  当我们因排队1小时、看病5分钟而愤懑时,你可以换位想想,医生从早到晚要看多少病人?当大夫苦恼于患者的不理解时,也应该想想,哪一个人到医院看病是为了和医生打架?

  解决医患矛盾,有体制问题、供需问题,但重要的还是人的问题,每个人都向前方迈出一小步,就是向问题的解决迈出一大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