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肉价会否扣响通胀的扳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5日 09:36 经济观察报

  左晓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低通胀高增长”的理想态势。去年11月份,由于粮价上涨,CPI数据显示通胀指标有上升的迹象。今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3.2%,为近三年来的最高增长水平。6月份CPI4.4%的增长,更是引起了对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的担忧。

  理论上来说,低通胀高增长,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的表现。但是,高通涨高增长,就是经济偏热的表现了。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对CPI预期上升的因素要注意具体分析,制定相关的政策提前防范。

  首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针对近期猪肉和一些食品价格上涨,人们多从供给不足和季节性的因素这样一些直接原因进行分析。应该说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在看到这些相对短期因素和直接原因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货币环境中。

  一般来说,如果价格上涨发生在收购环节,是直接向生产者传递供给不足的价格信号,使生产者迅速把握市场的需求预期,在最短的生产周期内提高产量,使供给得到调整,达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均衡。也就是说,供求关系引起的通胀水平的上升,是可以由市场机制自发调整的。

  但是,如果价格上涨只是发生在不同的流通环节,就可能不仅仅是供给不足所致,而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当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量超出了总需求,就会出现价格水平上涨的现象。原来一块钱一个单位的商品,现在变成两块钱一个,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就产生了。特别是在近期一直存在“流动性过剩”的困扰的形势下,我们不能不认真分析近期CPI上涨的背后的原因,是否是流动性过剩,也就是纯粹的货币供给太多导致的通货膨胀。虽然在1970年代中期因为

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出现了通胀上涨大幅超过货币供应总量增长的案例,但是大量经济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大部分通胀的变化与货币供应总量增长的变化相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胀变化的显现相对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有两年时间的滞后,而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虽然目前流动性过剩并不是主动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所致。

  因此,如果是流动性过剩的影响,那么猪肉和食品的价格上涨将不是孤立的现象,价格上涨的情况很可能会逐渐蔓延到其他商品,最近方便面涨价就是一个信号。这会进一步推动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不完全由供求关系引起的通货膨胀,市场机制很难完成回到均衡状态的自我调整。

  官方的统计数据虽然没有明确划分不同环节的价格,但还是可以看出,不仅仅是猪肉价格的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也很明显。食品市场属于过剩供给的市场,不可能突然出现巨大的供应缺口导致价格上涨。而且食品市场不是垄断性市场,而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不容易有价格操纵。所以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显示流通环节价格上涨的信号很能说明问题。

  其次,要分析粮价上涨是否是自然灾害的短期影响。如果粮价上涨只是由自然灾害减产所致,粮价因素则只是短期因素,不会造成通货膨胀预期上升。

  但有研究表明,去年的粮价上升与国际粮价上涨有关。中国的粮食进口量越来越大,国际粮价上涨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粮食价格。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有许多原因,粮食供应大国如澳大利亚,由于自然灾害减产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有数据显示,国际粮食库存去年已接近1972-1973年的最低点,而国际粮价只是1974-1975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时的三分之一。如果国际粮价再次发生1970年代因库存不足而暴涨的情况,国内的粮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恐怕不能忽视。而且由于与再生能源相关的工业需求的增长,美国宣布要把国内玉米种植面积从7%增加到15%,这样会减少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从而提高其他农作物的价格。这些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也会对中国粮食价格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石油价格以及化肥价格的上升导致农业成本的不断上涨,各种因素带来的工资上涨,都有可能通过粮价上涨成为通货膨胀预期上涨的刚性因素。

  总之,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关注,一方面要分析可能导致通胀预期提升的刚性因素的变化——这会影响对通胀上升趋势的判断,把握不准确会错过调整通胀的时机——同时还要注意价格的上升是否是流动性过剩的货币形态的表现,这会影响对通胀原因的分析,从而影响到政策的针对性和效果。

  为了防止经济运行中货币总量超过总需求引起的通货膨胀,需要坚持对冲新增流动性,特别对冲新的资本流入。在必要时,可以再提存款

准备金率。在关注流动性增量的同时,还要注意过去没有完全对冲积淀的存量流动性,从总量上调整流动性应该很有必要。发行国债可以协助央行收回新增流动性的操作。国家向一些改革中的银行和国有机构的注资,如果用发债的方式进行,则可以起到收回存量流动性的作用。

  此外,应适当调整加息的频率,从总需求角度调整经济运行中过剩的货币总量,超前治理通货膨胀。应加强价格信息对生产者的传递,降低季节性因素和其他一些短期因素对通胀预期上升的影响。

  对于国际粮价变化的影响,因为耕地面积和城市化发展对土地的约束,增加国内的粮食生产可能并不是合适的解决方案。而且在农业产品市场方面,中国从成本到技术似乎都没有比较优势,所以,应考虑是否可能采取能源战略的思路,如投资粮食生产大国的农业生产的机构、购买农场、租种别国的土地,在非洲进行农业劳务输出,或直接进入粮食收购环节,减少中间环节等等。在淡化政府行为色彩的前提下,这种思路,应该可以认真深入研究一下。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