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投资增速不减 经济过热软着陆就难实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13:53 新浪财经

  邱 林

  昨天下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6月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信号图。预警信号图显示,在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10项经济数据中,工业生产指数这一项首次亮起了红灯。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分析,由于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值很大,因此工业生产指数出现热的现象,意味着中国整体宏观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化的态势更加明显。(8月1日《京华时报》)

  审视我国固定投资是否过热,最主要的参考指标是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国家统计局7月31日发布的数字显示,今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品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9.4%,达到近12年来的单月最高增速。如果下半年还维持此水平,全年该指标将增长30%左右,而在此基础上,全年经济增幅将达到18%。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经济要实现“软着陆”,工业增长速度应减少到8%到10%,也就是说要比最高峰下降10个百分点。反之,“软着陆”的效果就无法实现。即使现在经济没有过热,但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过热很快就会发生。一般认为,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能够稳定在20%以内,工业生产指数才算取得了比较稳固的效果,如对固定资产投资不加以控制,工业生产指数的红灯就会频频闪烁。

  有学者认为,我国固定投资增幅较大,这主要是当前已进入了“国际分工新格局”,经济过热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投资太多了。然而,外商投资在我国整个投资总额当中,投资比例近几年一直处于下降状态。1996年我国外商投资在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是12%,到了2006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6%。新一轮投资高峰不是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突然增加造成的,而主要是国内投资所为。

  其实,近几年来,国内国内投资热的警报经常响起。在当前这波投资热中,主要在于钢铁、电解铝、水泥产业投资的过热,在于

房地产投资的过热。而作为房地产的上游产业,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在发展中投资增长过快,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预期需求。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快速增长都是房地产增长拉动的结果,同时又会造成电力、燃料、运输等方面的紧张。

  由于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发展过快,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问题十分严重。同时,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2006年底,国内已形成炼钢能力4.7亿吨,在建、拟建能力1.5亿吨。而去年钢表观消费量只有3.5亿吨左右。因此,钢铁行业是近年来国家

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今年国家今年出台了一系列遏制投资膨胀、收紧土地和信贷闸门的措施,同时,全行业还将淘汰落后产能约1亿吨。

  房地产也是造成经济过热的重要因素。这几年,金融业对房地产支持的程度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尽管房地产是一种资金密集性的产业,但货币政策对该产业的反映要通过多种间接的方式才能传导到

房地产业上来。由于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比重很高,而且周期短、见效快,这就成了各地方政府追求业绩、发展经济的最好方式。在房地产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与银行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遏制房地产投资过热,仅仅在货币政策上让一个个卒子过河是不够的,所导致的效果也会十分有限。

  虽然国内投资过热成为社会议论焦点,但很少有地方政府承认自身的投资过热。有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12.1%,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却高达64.9%,增幅同比提高24.7个百分点。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和财政利益的考虑,用转嫁负担的办法,把一部分公共成本转移到老百姓身上,使得企业的成本收益以及市场信号价格发生扭曲,刺激了一些行业的过多投资和过快发展。

  为使国内经济过热能够实现“软着陆”,今年以来,国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房地产等有关几个局部投资过热的行业实行了调控和监管。用这些措施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是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现实已经表明,这些措施收效甚微。特别是使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控,地方政府可以在中央有效落实调控政策之前加快项目的审批和上马,从而加剧经济过热现象愈演愈烈。如果近期国家没有更有效的紧缩政策,那么经济过热“软着陆”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