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严查违规资金才是股市调控关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10:09 新京报

  尽管近一段时间股票市场连续创出新高,但背后的风险却同样在不断增加,并引发了决策层的高度关注。日前,央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总分析师柴青山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上表示,中国股市呈现出来的诸多不健康因素非常值得关注,要警惕非法和违规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的现状。

  事实上,柴青山所举例子在银行业内似乎已经寻常化。

  银监会于近期就曾查处了八家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的中资银行。除了北京银行以外,其他几家被列入受罚名单的银行均为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上市银行。尽管这些被挪用的资金并非全部流入股市,但是暴露出商业银行在控制信贷资金流向方面普遍存在制度漏洞。

  违规资金大规模进入股市,意味着证券市场的风险在成倍放大:市场上涨则热钱推动股指泡沫;一旦股市在泡沫破灭后出现逆转,则极易引发金融系统的风险。而且,这一风向将会立即流向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甚至会引发群体性社会事件,危害极大。

  在1985—1990年间,日本国内违规资金投机现象泛滥,大量银行资金流入股市和楼市,监督形同虚设。1989年底,日经指数达到近39000点的历史最高点,证券市场炒作和投机成风。但是,在市场转折后立即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股市与楼市轰然坍塌,银行坏账重重,许多日本居民成为千万“负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严重影响正常消费,国民经济陷入长达十年的负增长和零增长。

  无独有偶,在1989年—1990年间,我国台湾地区股市也曾在台币升值过程中,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国际游资渐次进入台湾股市,其

股票指数从不到一千点飙涨到一万多点。但随后,股指又迅速从一万多点一直跌到三千多点,从而引发台湾大面积公司倒闭,投机客倾家荡产。

  从数据对比也可以看出,中国证券市场目前类似风险正在集聚。去年以来,对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外资从不同渠道大量流入,追逐中国国内资产,从而造成中国短期外债加速增长。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315.62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57.50%,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大大高于25%的国际警戒标准。而统计显示,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受打击最重的几个国家短期外债比重都相当高。其中,韩国高达67%,印尼高达62%,泰国六家最大

商业银行的短债比重更超过了77%。

  游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并通过银行等途径“洗白”后再流入股市,不仅直接加剧了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股市的潜在风险。一旦牛市行情无法延续,大量外资必然迅速撤离股市,国人将只能被动地承担起市场巨大波动的恶果。

  一直以来,我国针对证券市场的政策都以股指为参考依据,其实这样的调控方式有“越俎代庖”之嫌,并不利于市场按照应有的轨迹正常运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调控的重点当是为证券市场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彻底杜绝违规资金,特别是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才是政府政策调控证券市场的关键点。

  事实表明,在这些违规资金问题没有彻查之前,单纯以调整股指为目标的诸多政策往往难以达到实效。近期,股指无视多次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政策的调控,背离决策层的初衷快速飙升。上证指数在去年上涨140%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再度上涨43%,热钱在其中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可小觑。

  如果违规资金彻底远离市场,那么市场自身的涨跌就会遵循其固有规律,且不会危害社会其他领域,调控部门大可放心置之了。

  □马红漫(上海经济学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