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产能过剩为何还会出现价格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0:23 南方日报

  王岳平

  经济学基本常识认为,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应该出现价格下降。但是,当前我们却面临这样的困惑:一方面人们听到和看到的是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某些具体商品的物价却又在不断攀升。对于这一现象,应从两方面入手加以分析和理解:一是总量问题;二是结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仔细判断产能过剩或物价上涨是总量上的或广泛面上的,还是结构上的或部分领域的。

  “产能过剩”,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能力大于需求”或者“供过于求”。从理论上讲,生产能力大于需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出现的现象。只有当供过于求的产能数量超过维持市场良性竞争所必要的限度、企业以低于成本价格进行竞争时,超出限度的生产能力才有可能是“过剩”的生产能力。

  “产能过剩”既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和企业之间正常涨落的因素。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在需求长期看好的大背景下,为避免丧失市场机会,不少企业的产能规划一般都适度超前于市场需求。但需求具有周期性、波动性,这种波动的走向和幅度,有时会大大超出企业的预测。另外,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也可能是结构性的,往往是某些细分市场出现产能过剩,而另一些细分市场却出现产能不足。总体上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周期性因素、技术进步、要素禀赋、需求升级等因素,“产能过剩”通常表现为一些细分行业的产能过剩。这种情况,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反映,也蕴含着推动竞争和结构升级的动力。

  应该说,当前我国市场的供求关系,总量需求趋热,但仍属正常;结构差异悬殊,反映在具体的物价层面上给人印象反差强烈。所谓的产能过剩,不会是所有行业的产出都过剩,而近段时间恰恰是以猪肉等为代表的基础农产品,在产能和销售上出现了区域性的失衡,或者市场认为这些产品的未来需求将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因而它们的物价在特定时期和地区内呈现出较为“反常”的上涨趋势。

  眼下人们之所以会抱怨产能过剩与物价上涨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人们对产业运行结构因素的不理解。事实上,不同行业的生产能力、销售途径和具体发展背景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从而给不同消费群体的人带来反差较大的刺激。当前上涨较快的居民消费价格中,影响最大的是蛋、肉禽及其制品和粮食三类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由于普通居民对蛋、肉禽及其制品和粮食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增长太快,它们价格上涨的原因应该主要是由供给方面所造成的。而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近期上涨最快的是金银珠宝、食品、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和燃料,而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价格上涨幅度则很小,有的甚至呈下降态势。这进一步明确表明,在市场整体稳健发展和供需总体平衡的背景下,一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另外一些商品和产品的价格涨幅很小甚至下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常见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基于要素成本价格扭曲条件下形成的。如资源价格被低估、环境成本没有计足,从而导致存在大量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的高消耗型企业,这主要表现在钢铁、水泥、电力、煤炭等资源性行业。这些行业中落后工艺和落后企业所占比重仍然较高,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因此,对于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应当通过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手段来纠正。而对于大量的一般性行业如日常用品的产能过剩或价格变动,应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主要在信息发布、降低产业退出带来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发挥作用。 摘自《解放日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