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并购成跨国投资主流 不妖魔化也不轻视外资并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07:2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何看待外资并购国有企业

  并购已经成为世界上跨国投资主流 加强规范不会危及行业和经济安全

  隋明晓 陈毅

  外资并购研讨会吸引众多媒体关注

  随着跨国企业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外企并购国企的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外资并购国企于我国经济发展究竟有何影响呢?

  外资并购尚处初级阶段

  在2007年中外企业集团国际年会上,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孙鹏表示,自2003年原外经贸部等部门颁布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以来,外资并购得到规范发展,但中国吸收外资仍以“绿地投资”(新建投资)为主。

  据统计,2006年,外国公司采用并购的方式来中国投资,合同额不到50亿美元,仅占中国同期所有外商投资的2.5%。即使是各界最为关心的制造业,这一比例也不足2%。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表示,外资并购在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全球来说,通过并购的形式实现投资,份额是很大的,但是中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

  实际上,利用外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一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而外资并购也给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带来了新机遇。

  有利国企改造经济发展

  “外商采取并购方式到中国投资,对国有企业的改造和

中国经济发展都有利。”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力挺”外资并购,他认为,并购已经成为世界上跨国投资的主流。

  据统计,2006年全球的并购总额达到3.79万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58%。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80%都是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的,并购已经成为世界上跨国投资的趋势和主流。

  然而,对于外资并购的“威胁”,商务部显然有着乐观的判断。“目前国内土地非常紧张,并购不需要扩大土地,就可以达到投资的目的,也达到了企业发展的目的。并购对需要外来资金、技术的国有企业改造很有好处。”廖晓淇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实行的是“绿地投资”。但是,对中国来说,并购方式与过去这种大量采用“绿地投资”相比有很大好处。

  有经济专家分析,外商采取并购方式到中国投资,不仅可以弥补国企资产重组的资金不足,盘活国有资产存量,重组优化企业结构,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也可以帮助国企扭转低效和亏损局面,还有利于国企实现制度的创新,从而可以更好更快地提升国企的国际

竞争力

  规范管理保障经济安全

  维护我国的政治独立和经济安全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外资并购政策的重点。一方面,对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和行业要适当限制外资并购;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外资通过并购形式形成市场垄断,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商务部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将对一些原先鼓励的行业进行限制,一些国家重点行业将不再允许外资进入,紧缩和加大审查力度的行业将会是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即电网电力、国防军工、石油石化、重大制造业等行业。

  实际上,由于外资并购往往触及产业和国家安全,严控外资并购也正在成为国际趋势。美国众议院日前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强对外国投资进行审查的法案,主张贸易自由化的发达国家也都先后设立了针对外资并购的专门审查部门。

  对此,廖晓淇表示,中国政府会和其他国家一样加强对收购行为的规范和管理,通过现有规定的实施,政府希望的是能够促进并购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既不妖魔化也不要轻视

  有一种舆论认为,外资并购国企会给我国经济带来灾难,将直接导致我国的经济环境不安全。

  对此,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以平常心态,以全球视野看待外资并购。既不要把它妖魔化,也不要轻视它。首先要加强对并购的研究,完善并购的法律法规,健全产业安全和反垄断预警机制。其次,要促进公平竞争、营造有利于并购方式发展的投资环境。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指出,在保持国家对若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控制能力和发展主导权的基础上,引导外资以并购、参股、再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有利于探索盘活国有资产的有效形式。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认为,外资并购只是全球通用的吸收外商投资的一种形式,并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市场手段。并购并不一定构成行业垄断,并购本身也不会危及行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关键是加强审查和监督,而不应该把外资并购视为“洪水猛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